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论文--水汽、凝结和降水论文--蒸发与蒸散论文

科尔沁沙地典型区蒸散发估算及其对下垫面和气象因子的响应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5页
        1.2.1 传统估算ET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2 遥感模型估算ET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1.2.3 METRIC模型估算ET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2.4 利用涡度相关验证遥感估算水热通量进展第15页
    1.3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1 基于遥感模型的区域ET估算第16页
        1.3.2 模型估算值的验证与精度评定第16页
        1.3.3 区域ET与地表参数的时空变化第16页
        1.3.4 区域ET与影响因子的分析第16页
    1.4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1 模型的建立第16页
        1.4.2 反演结果的验证第16-17页
        1.4.3 ET的影响因子及相关性分析第17页
    1.5 技术路线第17-18页
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准备第18-24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8-21页
        2.1.1 自然地理概况第18-19页
        2.1.2 气候条件第19页
        2.1.3 水文状况第19页
        2.1.4 植被和土壤条件第19页
        2.1.5 涡度相关设备情况第19-21页
    2.2 数据准备第21-24页
        2.2.1 遥感数据第21-22页
        2.2.2 DEM数据第22-23页
        2.2.3 气象和土壤数据第23页
        2.2.4 涡度数据第23-24页
3 区域能量平衡—蒸散模型(METRIC)的建立第24-39页
    3.1 METRIC模型的技术流程第24页
    3.2 能量平衡原理第24-25页
    3.3 卫星过境时刻的瞬时能量分量估算第25-37页
        3.3.1 地表净辐射通量第26-27页
        3.3.2 地表反照率第27-29页
        3.3.3 地表净长波辐射第29-30页
        3.3.4 地表温度第30页
        3.3.5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第30-31页
        3.3.6 土壤热通量(G)第31页
        3.3.7 感热通量(H)第31-36页
        3.3.8 瞬时潜热通量第36页
        3.3.9 拓展日尺度和月尺度的ET第36-37页
    3.4 模型操作命令界面的介绍第37-39页
4 METRIC模型的反演结果及验证第39-52页
    4.1 卫星过境时刻地表参数反演结果及验证第39-41页
    4.2 日ET反演结果及验证第41-46页
    4.3 月尺度ET的验证与分析第46-50页
    4.4 影响ET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第50-51页
    4.5 小结第51-52页
5 地表参数和ET的时空分布变化第52-68页
    5.1 卫星过境日地表参数的时空分布第52-58页
        5.1.1 叶面积指数的时空分布变化第52-53页
        5.1.2 反照率的时空分布变化第53-54页
        5.1.3 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时空分布变化第54-56页
        5.1.4 地表温度的时空分布变化第56-57页
        5.1.5 净辐射通量的时空分布变化第57-58页
    5.2 ET的时空变化第58-67页
        5.2.1 日ET的时空分布变化第58-59页
        5.2.2 卫星过境日气象因子与ET的时空统计分析第59-65页
        5.2.3 生长季总ET时空分布第65-67页
    5.3 小结第67-68页
6 区域ET与影响因子的分析第68-78页
    6.1 遥感解译研究区地貌类型分布第68页
    6.2 ET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第68-71页
        6.2.1 ET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第69-71页
        6.2.2 ET与下垫面特征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第71页
    6.3 ET与影响因子的偏相关性分析第71-73页
        6.3.1 ET与气象因子的偏相关性分析第71-72页
        6.3.2 ET与下垫面特征参数的偏相关性分析第72-73页
    6.4 影响因子对ET的CART分析和贡献率统计第73-76页
        6.4.1 气象因子对ET的CART分析与贡献率统计第73-74页
        6.4.2 地表特征参数对ET的CART分析与贡献率统计第74-76页
    6.5 小结第76-78页
7 结论与展望第78-80页
    7.1 结论第78-79页
    7.2 展望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7页
作者简介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产组胺和酪胺乳酸菌筛选及其对发酵羊肉香肠品质的影响
下一篇:黄河泥沙输移特性及河道冲淤规律研究--以头道拐水文站上、下游河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