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背景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论文工作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第2章 自动需求响应概述 | 第14-18页 |
2.1 传统需求响应 | 第14-15页 |
2.1.1 传统需求响应的基本概念 | 第14页 |
2.1.2 传统需求响应的缺陷 | 第14-15页 |
2.2 需求响应模式分类 | 第15-16页 |
2.3 自动需求响应 | 第16-1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3章 居民用户典型需求响应支撑技术 | 第18-28页 |
3.1 居民用户用电设备模型及特性分析技术 | 第18-21页 |
3.1.1 空调 | 第18-19页 |
3.1.2 热水器 | 第19页 |
3.1.3 冰箱 | 第19-20页 |
3.1.4 洗衣机 | 第20页 |
3.1.5 风扇 | 第20-21页 |
3.2 居民用户用电行为分析技术 | 第21-27页 |
3.2.1 聚类分析 | 第21-23页 |
3.2.2 关联度分析 | 第23-25页 |
3.2.3 基于约束信息的关联规则挖掘方法 | 第25-2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4章 面向居民用户的自动需求响应系统架构 | 第28-34页 |
4.1 总体系统架构设计 | 第28-30页 |
4.2 面向居民用户的自动需求响应系统逻辑功能架构 | 第30-31页 |
4.3 面向居民用户的自动需求响应系统物理架构 | 第31-32页 |
4.4 面向居民用户的自动需求响应系统通信信息架构 | 第32-3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5章 面向居民用户的自动需求响应实现方案设计 | 第34-48页 |
5.1 总体实现方案设计 | 第34-35页 |
5.2 需求响应任务分配机制 | 第35-36页 |
5.3 负荷设备响应方案决策机制 | 第36-45页 |
5.3.1 用户响应参与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37页 |
5.3.2 用户负荷削减能力分析和辨识 | 第37-40页 |
5.3.3 响应方案决策方法 | 第40-45页 |
5.4 基线计算方法 | 第45-4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6.1 总结 | 第48页 |
6.2 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