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 | 第12-18页 |
1.2.1 国外文献研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文献研究 | 第14-18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8页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8-20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第2章 “放管服”改革的相关概念、理论 | 第20-25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20-22页 |
2.1.1 “放管服”改革 | 第20-21页 |
2.1.2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 第21-22页 |
2.2 放管服改革的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2.2.1 有限政府理论 | 第22-23页 |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3页 |
2.2.3 无缝隙政府理论 | 第23-25页 |
第3章 历下区“放管服”改革现状 | 第25-37页 |
3.1 “放管服”改革组织领导 | 第25-28页 |
3.1.1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 | 第25-26页 |
3.1.2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 | 第26-28页 |
3.2 简政放权 | 第28-31页 |
3.2.1 编制公开权力清单 | 第28-29页 |
3.2.2 削减权力 | 第29-31页 |
3.3 监督管理 | 第31-33页 |
3.3.1 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 第31-32页 |
3.3.2 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制度 | 第32页 |
3.3.3 推行相对集中行政执法权 | 第32-33页 |
3.3.4 加强信用信息平台建设 | 第33页 |
3.4 优化服务 | 第33-37页 |
3.4.1 推进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 | 第33-34页 |
3.4.2 优化政务服务大厅建设 | 第34页 |
3.4.3 强化区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 第34页 |
3.4.4 推进商事制度改革 | 第34-35页 |
3.4.5 推行“一次办好” | 第35-36页 |
3.4.6 一枚印章管审批 | 第36-37页 |
第4章 历下区“放管服”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7-43页 |
4.1 存在的问题 | 第37-40页 |
4.1.1 基层承接能力不足 | 第37页 |
4.1.2 信息壁垒尚未完全打通 | 第37-38页 |
4.1.3 放权协调性精细化程度不高 | 第38页 |
4.1.4 改革进程中配套保障跟进不及时 | 第38-39页 |
4.1.5 “双随机、一公开”实效性不足 | 第39页 |
4.1.6 政务服务标准化程度不高 | 第39-40页 |
4.2 原因分析 | 第40-43页 |
4.2.1 经济形势和管理能力的矛盾 | 第40页 |
4.2.2 自上而下变革的局限性 | 第40页 |
4.2.3 对权力的天生喜好和固守 | 第40页 |
4.2.4 原有工作模式具有的惯性 | 第40-41页 |
4.2.5 新形势下对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 第41-43页 |
第5章 优化历下区“放管服”改革的对策 | 第43-49页 |
5.1 建立多元参与机制 | 第43页 |
5.1.1 形成各部门合作合力 | 第43页 |
5.1.2 形成科学的参与机制 | 第43页 |
5.2 完善清单化管理模式 | 第43-44页 |
5.2.1 全面推行清单管理 | 第43页 |
5.2.2 继续简政放权 | 第43-44页 |
5.3 创新监管方式 | 第44-46页 |
5.3.1 不断创新监管方式 | 第44-45页 |
5.3.2 建立鼓励创新的审慎监管 | 第45页 |
5.3.3 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市场协同监管 | 第45页 |
5.3.4 搭建统一的监管平台 | 第45-46页 |
5.3.5 优化放管服改革考核指标 | 第46页 |
5.4 着力优化政府服务 | 第46-49页 |
5.4.1 打造高效政务服务平台 | 第46-47页 |
5.4.2 加大政务公开的力度 | 第47页 |
5.4.3 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成效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注释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