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23页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23页 |
1.2.1 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分析、介绍 | 第9-12页 |
1.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5页 |
1.2.3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 第15-23页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3-27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3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3-27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23页 |
2.2.2 问卷调查法 | 第23-25页 |
2.2.3 实地调查法 | 第25-26页 |
2.2.4 访谈法 | 第26页 |
2.2.5 数理统计法 | 第26页 |
2.2.6 逻辑分析法 | 第26-27页 |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7-52页 |
3.1 辽宁省蒙古族自治县简介 | 第27-30页 |
3.1.1 辽宁省蒙古族自治县内蒙古族人口来源情况 | 第27-29页 |
3.1.2 地理环境和蒙古族人口分布状况分析 | 第29-30页 |
3.2 辽宁省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传统体育开展的状况调查分析 | 第30-33页 |
3.2.1 蒙古族自治县经常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调查分析 | 第30-31页 |
3.2.2 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的形式调查分析 | 第31-32页 |
3.2.3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组织方式分析 | 第32-33页 |
3.2.4 居民对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的满意程度调查分析 | 第33页 |
3.3 辽宁省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人文环境分析 | 第33-36页 |
3.3.1 居民对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喜好程度调查分析 | 第33-34页 |
3.3.2 居民参与蒙古族传统体育的频次调查分析 | 第34-35页 |
3.3.3 居民参与蒙古族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原因调查分析 | 第35-36页 |
3.4 辽宁省蒙古族自治县中小学蒙古族传统体育发展状况分析 | 第36-42页 |
3.4.1 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 第36-38页 |
3.4.2 学校教材的实施及课程设置情况调查分析 | 第38-40页 |
3.4.3 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学校教学内容的可行性分析 | 第40-41页 |
3.4.4 教师对于教授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意愿调查分析 | 第41-42页 |
3.5 辽宁省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优、劣势条件分析 | 第42-46页 |
3.5.1 那达慕大会对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影响分析 | 第42-45页 |
3.5.2 西方现代体育对蒙古族传统体育的影响分析 | 第45-46页 |
3.5.3 学校的体育教育对蒙古族族传统体育的影响分析 | 第46页 |
3.6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看自治县蒙古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 第46-52页 |
3.6.1 从人民群众对蒙古族传统体育的价值认知方面分析 | 第46-47页 |
3.6.2 从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的角度分析 | 第47-48页 |
3.6.3 从现有的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存在的状态分析 | 第48-50页 |
3.6.4 从精神内涵层面进行分析 | 第50-52页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2-55页 |
4.1 结论 | 第52-53页 |
4.1.1 自治县蒙古族传统体育开展的情势不容乐观 | 第52页 |
4.1.2 自治县蒙古族传统体育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 第52页 |
4.1.3 蒙古族传统体育没有在喀左县中小学校扎根开花 | 第52页 |
4.1.4 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自治县发展所占劣势较多 | 第52页 |
4.1.5 自治县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状况堪忧 | 第52-53页 |
4.2 建议 | 第53-55页 |
4.2.1 政府更多关注,落实大力发展 | 第53页 |
4.2.2 牢抓群众基础,扩建基础设施 | 第53页 |
4.2.3 更改课程设置,发展学校特色 | 第53页 |
4.2.4 设置奖励政策,群众学校并抓 | 第53-54页 |
4.2.5 注重文化传承,力求原汁原味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 一 | 第61-63页 |
附录 二 | 第63-65页 |
附录 三 | 第65-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