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社交平台的营销模式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标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2.1 网络营销 | 第15-17页 |
2.1.1 网络营销的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2.1.2 网络营销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2.2 营销模式的起源与发展 | 第17-19页 |
2.2.1 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模式 | 第17-18页 |
2.2.2 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模式 | 第18页 |
2.2.3 以关系为中心的营销模式 | 第18-19页 |
2.2.4 以资源共享为中心的营销模式 | 第19页 |
2.3 社交平台研究综述 | 第19-23页 |
2.3.1 社交平台的发展历史 | 第19-20页 |
2.3.2 社交平台相关研究 | 第20-23页 |
第三章 社交平台的类型、特征与功能 | 第23-32页 |
3.1 社交平台与社交平台营销的概念 | 第23-24页 |
3.1.1 社交平台的概念 | 第23-24页 |
3.1.2 社交平台营销的概念 | 第24页 |
3.2 社交平台的构成要素 | 第24-26页 |
3.2.1 用户身份 | 第25页 |
3.2.2 社交关系 | 第25页 |
3.2.3 用户状态 | 第25页 |
3.2.4 分享互动 | 第25-26页 |
3.2.5 会话沟通 | 第26页 |
3.2.6 群体聚集 | 第26页 |
3.3 社交平台的分类与特征 | 第26-29页 |
3.3.1 社交平台的分类 | 第26-28页 |
3.3.2 社交平台的特征 | 第28-29页 |
3.4 营销学视角下的社交平台功能研究 | 第29-32页 |
3.4.1 实现精准的市场定位 | 第29页 |
3.4.2 实时满足顾客需求 | 第29-30页 |
3.4.3 提高促销效果 | 第30-32页 |
第四章 社交平台的营销价值研究 | 第32-42页 |
4.1 企业对社交平台的选择与利用 | 第32-35页 |
4.1.1 企业利用微信营销的现状分析 | 第32-34页 |
4.1.2 企业利用微博营销的现状分析 | 第34-35页 |
4.2 企业利用社交平台营销的成功案例研究 | 第35-39页 |
4.2.1 研究方法与资料获取 | 第35页 |
4.2.2 样本选择 | 第35-36页 |
4.2.3 分析与讨论 | 第36-39页 |
4.3 社交平台营销价值实现的关键要素 | 第39-42页 |
4.3.1 技术——功能运用 | 第40页 |
4.3.2 用户行为——需求分析 | 第40-41页 |
4.3.3 信息传播方式——推广策略 | 第41-42页 |
第五章 互联网社交平台营销模式创新 | 第42-54页 |
5.1 传统营销模式的变革 | 第42-44页 |
5.1.1 产品交换阶段 | 第43页 |
5.1.2 需求导向阶段 | 第43页 |
5.1.3 资源整合阶段 | 第43-44页 |
5.1.4 资源共享阶段 | 第44页 |
5.2 社交平台营销模式构建 | 第44-47页 |
5.2.1 营销准备阶段 | 第46页 |
5.2.2 供需匹配阶段 | 第46-47页 |
5.2.3 营销实施阶段 | 第47页 |
5.3 社交平台营销的实施策略 | 第47-54页 |
5.3.1 内容营销 | 第47-49页 |
5.3.2 互动营销 | 第49-50页 |
5.3.3 O2O营销 | 第50-51页 |
5.3.4 移动场景营销 | 第51-5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结论 | 第54-55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61页 |
附录 | 第6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