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硅酸盐工业论文--玻璃工业论文--各种玻璃产品论文--玻璃纤维论文

钠硼硅酸盐玻璃中空纤维膜的制备与研究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3-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4页
    1.1 膜的基本理论第10-11页
        1.1.1 膜的定义第10页
        1.1.2 膜的分类第10页
        1.1.3 膜的发展历程第10-11页
    1.2 膜的工程应用第11-13页
        1.2.1 板框式膜组件第11页
        1.2.2 管式膜组件第11-12页
        1.2.3 螺旋式膜组件第12页
        1.2.4 中空纤维式膜组件第12-13页
    1.3 中空纤维膜概况第13-16页
        1.3.1 中空纤维膜的结构第13页
        1.3.2 中空纤维膜制备方法第13-14页
        1.3.3 溶液纺丝法工艺参数第14-15页
        1.3.4 中空纤维膜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 多孔玻璃概况第16-20页
        1.4.1 多孔玻璃简介第16-17页
        1.4.2 多孔玻璃发展历程第17页
        1.4.3 多孔玻璃制备方法第17-19页
        1.4.4 多孔玻璃的改性第19-20页
        1.4.5 多孔玻璃的应用第20页
    1.5 玻璃中空纤维膜的研究现状第20-21页
    1.6 本课题的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1-24页
        1.6.1 研究意义第21页
        1.6.2 研究内容第21-24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第24-34页
    2.1 膜分离机理第24-28页
        2.1.1 传质形式第24页
        2.1.2 微滤膜和超滤膜第24-25页
        2.1.3 纳滤膜第25-26页
        2.1.4 反渗透膜第26-27页
        2.1.5 气体分离膜第27-28页
    2.2 非溶剂致相分离法成膜机理第28-29页
        2.2.1 分相热力学第28页
        2.2.2 成膜动力学第28-29页
    2.3 液-液分相的基本原理第29-31页
        2.3.1 液相不混溶现象第29页
        2.3.2 亚稳区和不稳区的划分第29-30页
        2.3.3 亚稳区和不稳区的分相机制第30-31页
        2.3.4 液-液分相的应用第31页
    2.4 钠硼硅酸盐玻璃的分相第31-34页
        2.4.1 分相原理第31-32页
        2.4.2 最佳分相区第32-34页
第三章 原始玻璃及中空纤维前驱体的制备第34-46页
    3.1 实验原料及仪器第34-35页
    3.2 原始玻璃的熔制第35-36页
        3.2.1 配方设计第35页
        3.2.2 熔制工艺第35-36页
    3.3 玻璃分相影响因素的研究第36页
    3.4 玻璃粉的制备第36页
    3.5 玻璃中空纤维前驱体的制备第36-38页
        3.5.1 铸膜液配制第36-37页
        3.5.2 干湿法纺丝第37-38页
    3.6 测试与表征第38-39页
        3.6.1 X射线衍射分析第38页
        3.6.2 粒度分布测定第38页
        3.6.3 粘度测试第38页
        3.6.4 形貌观察第38页
        3.6.5 热重分析第38页
        3.6.6 气孔率测试第38-39页
    3.7 结果与讨论第39-45页
        3.7.1 分相因素第39-40页
        3.7.2 玻璃粉粒度第40-41页
        3.7.3 铸膜液粘度第41-42页
        3.7.4 形貌与气孔率第42-44页
        3.7.5 热重分析第44-45页
    3.8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玻璃中空纤维的烧制与沥滤第46-62页
    4.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46-47页
    4.2 玻璃中空纤维的烧制第47页
    4.3 玻璃中空纤维的沥滤第47页
    4.4 测试与表征第47-49页
        4.4.1 形貌观察第47页
        4.4.2 弯曲强度测试第47-48页
        4.4.3 水接触角测定第48页
        4.4.4 元素组成及含量测定第48页
        4.4.5 氮气吸脱附测试第48页
        4.4.6 纯水通量测试第48-49页
        4.4.7 截留率测试第49页
    4.5 结果与讨论第49-60页
        4.5.1 形貌与径向收缩率第49-52页
        4.5.2 XPS图谱第52页
        4.5.3 弯曲强度第52-53页
        4.5.4 水接触角第53-54页
        4.5.5 孔结构特征第54-57页
        4.5.6 纯水通量第57-58页
        4.5.7 碳素截留率第58-59页
        4.5.8 BSA截留率第59-60页
    4.6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五章 结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70-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管内波流螺旋自动清洗技术及传热性能研究
下一篇:海洋平台行星结构齿轮箱齿数比分配及多体动力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