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膨润土及应用简介 | 第10-11页 |
1.3 基于催化作用的膨润土改性 | 第11-15页 |
1.3.1 膨润土的酸化 | 第11-12页 |
1.3.2 膨润土负载杂多酸 | 第12-13页 |
1.3.3 膨润土交联(柱撑) | 第13-14页 |
1.3.4 膨润土改性稀土 | 第14页 |
1.3.5 膨润土改性卟啉 | 第14-15页 |
1.4 酯化反应 | 第15-18页 |
1.4.1 酯的定义 | 第15页 |
1.4.2 酯化反应的常用方法 | 第15-18页 |
1.5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8-20页 |
第2章 实验试剂及仪器测试方法 | 第20-24页 |
2.1 主要实验药品及原料 | 第20-21页 |
2.2 材料的形貌及结构表征 | 第21-23页 |
2.3 膨润土的纯化与提纯 | 第23页 |
2.4 纯化膨润土的酸化 | 第23-24页 |
第3章 钛交联蒙脱石的制备及其催化酯化反应的研究 | 第24-33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4-25页 |
3.2.1 Ti-PILCs的制备 | 第24-25页 |
3.2.2 酯化反应 | 第25页 |
3.3 催化剂结构的表征 | 第25-30页 |
3.3.1 交联膨润土的BET分析 | 第25-26页 |
3.3.2 交联膨润土的红外表征 | 第26-27页 |
3.3.3 交联膨润土的热分析 | 第27-28页 |
3.3.4 交联膨润土的X射线衍射仪分析 | 第28-29页 |
3.3.5 交联膨润土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29-30页 |
3.4 催化剂性能 | 第30-32页 |
3.4.1 温度对谷氨酸卞酯酯化的影响 | 第30页 |
3.4.2 反应摩尔比对谷氨酸卞酯酯化的影响 | 第30-31页 |
3.4.3 反应时间对谷氨酸卞酯酯化的影响 | 第31页 |
3.4.4 催化剂用量对谷氨酸卞酯酯化的影响 | 第31-32页 |
3.5 本章总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膨润土负载磷钨酸催化棕榈酸甲酯化反应研究 | 第33-41页 |
4.1 引言 | 第3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33-34页 |
4.2.1 膨润土负载磷钨酸 | 第33页 |
4.2.2 酯化反应 | 第33-34页 |
4.3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 第34-37页 |
4.3.1 负载型蒙脱石的红外光谱 | 第34-35页 |
4.3.2 负载型蒙脱石的SEM分析 | 第35页 |
4.3.3 负载型蒙脱石的XRD分析 | 第35-36页 |
4.3.4 负载型蒙脱石的热分析 | 第36-37页 |
4.4 催化性能研究 | 第37-40页 |
4.4.1 不同负载量对棕榈酸甲酯酯化的影响 | 第37页 |
4.4.2 反应温度对棕榈酸甲酯酯化的影响 | 第37-38页 |
4.4.3 醇酸比对棕榈酸甲酯酯化的影响 | 第38-39页 |
4.4.4 反应时间对棕榈酸甲酯酯化的影响 | 第39页 |
4.4.5 催化剂使用寿命 | 第39-4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Fe-Al柱撑蒙脱石的制备及酯化油酸乙酯反应研究 | 第41-50页 |
5.1 引言 | 第41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5.2.1 Fe-Al柱撑蒙脱石的配制 | 第41-42页 |
5.2.2 酯化反应 | 第42页 |
5.3 催化剂表征 | 第42-45页 |
5.3.1 柱撑催化剂的红外表征 | 第42页 |
5.3.2 柱撑催化剂的热失重 | 第42-43页 |
5.3.3 柱撑催化剂的XRD | 第43-44页 |
5.3.4 柱撑催化剂BET | 第44-45页 |
5.4 催化性能 | 第45-49页 |
5.4.1 焙烧温度对油酸乙酯酯化的影响 | 第45-46页 |
5.4.2 不同催化剂用量对油酸乙酯酯化的影响 | 第46-47页 |
5.4.3 反应温度对油酸乙酯酯化的影响 | 第47页 |
5.4.4 反应时间对油酸乙酯酯化的影响 | 第47-48页 |
5.4.5 反应摩尔比对油酸乙酯酯化的影响 | 第48-4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个人简历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