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20页 |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8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四)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8-20页 |
1. 创新之处 | 第18页 |
2. 不足 | 第18-20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概述 | 第20-24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1. 自然保护区 | 第20页 |
2.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 | 第20-21页 |
(二)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1-24页 |
1. 参与式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23页 |
3. 公共治理理论 | 第23-24页 |
二、呼伦湖保护区社区共管中的居民参与现状 | 第24-35页 |
(一) 呼伦湖保护区概况 | 第24-27页 |
1. 地理位置 | 第24页 |
2. 历史沿革 | 第24-25页 |
3. 生物多样性 | 第25页 |
4. 行政区域及居民情况 | 第25页 |
5. 生态价值 | 第25-26页 |
6. 管理机构 | 第26-27页 |
(二) 呼伦湖保护区社区共管中的居民参与现状 | 第27-35页 |
1. 呼伦湖保护区现行社区共管措施 | 第27-28页 |
2. 居民对保护区的认知分析 | 第28-29页 |
3. 居民参与社区共管的意愿分析 | 第29-32页 |
4. 北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对居民参与社区共管的影响 | 第32-35页 |
三、呼伦湖保护区社区共管中居民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5-41页 |
(一) 存在问题 | 第35-38页 |
1. 居民缺乏参保护区社区共管的意愿 | 第35-37页 |
2. 保护区的管理机构未能及时收集和响应居民的诉求 | 第37-38页 |
3. 现有的社区共管措施缺少持续性,居民无法深入参与 | 第38页 |
(二) 原因分析 | 第38-41页 |
1. 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较差,居民收入水平较低 | 第38-39页 |
2. 缺少居民参与社区共管的激励措施 | 第39-40页 |
3. 社区共管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完善,生态补偿政策严重缺失 | 第40-41页 |
四、提升呼伦湖保护区社区共管中居民参与成效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 第41-48页 |
(一) 国外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中居民参与的实践与经验 | 第41-43页 |
1. 印度的联合森林经营管理中居民参与的实践与经验 | 第41-42页 |
2. 肯尼亚勒罗基的树木委员会中居民参与的实践与经验 | 第42-43页 |
(二) 国内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中居民参与的实践与经验 | 第43-44页 |
1.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中居民参与的实践与经验 | 第43页 |
2. 街津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中居民参与的实践与经验 | 第43-44页 |
(三) 提升呼伦湖保护区社区共管中居民参与成效的具体建议 | 第44-48页 |
1. 提升保护区管理机构对于社区共管的理解程度与重视程度 | 第45页 |
2. 扩展居民与保护区管理机构沟通以及参与保护区管理的渠道 | 第45-46页 |
3. 提供多种参与方式,加大居民参与保护区社区共管的范围与深度 | 第46页 |
4. 实施多种激励措施,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居民参与意愿 | 第46-47页 |
5. 研究并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积极为保护区内居民争取应得的生态补偿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51页 |
(一) 主要结论 | 第48-49页 |
(二) 未来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一:呼伦湖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调查问卷 | 第55-57页 |
附录二:关键人物访谈提纲(保护区境内的苏木达、嘎查达等)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