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利工程基础科学论文--水力学论文--河渠水力学论文

明渠弯道交汇水流水力特性的大涡模拟与实验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3-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页
    1.2 交汇水流特性研究现状第13-19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2章 物理模型实验及结果分析第21-49页
    2.1 物理模型设计第21-22页
    2.2 主要测量设备第22-23页
    2.3 物理模型实验工况第23页
    2.4 弯道交汇水流的水面纵横坡降特性第23-35页
        2.4.1 弯道交汇水流的水面纵向坡降特性第23-29页
        2.4.2 弯道交汇水流的水面横向坡降特性第29-35页
    2.5 支流汇入对弯道交汇区流速分布特性的影响第35-43页
        2.5.1 入汇角对交汇水流流速分布的影响第35-38页
        2.5.2 汇流比对交汇水流流速分布的影响第38-41页
        2.5.3 弯道交汇水流断面平均纵向流速及水流动力轴线分析第41-43页
    2.6 弯道交汇水流断面环流结构及速度环量分析第43-47页
        2.6.1 弯道交汇水流断面环流结构分析第43-45页
        2.6.2 弯道交汇水流沿程速度环量分析第45-47页
    2.7 本章小节第47-49页
第3章 弯道汇流数学模型及其验证第49-63页
    3.1 控制方程第49页
    3.2 紊流数值模拟方法第49-53页
        3.2.1 雷诺应力封闭模型第50-51页
        3.2.2 大涡模拟方法(LES)第51-53页
    3.3 OPENFOAM简介第53-56页
        3.3.1 软件架构第53-54页
        3.3.2 前处理模块第54-56页
        3.3.3 后处理模块第56页
    3.4 弯道交汇水流计算区域及网格划分第56-59页
        3.4.1 网格划分第57-58页
        3.4.2 边界条件设置第58-59页
    3.5 数值计算工况及计算结果验证第59-62页
        3.5.1 数值计算工况第59页
        3.5.2 计算结果验证第59-62页
    3.6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4章 弯道交汇水流流速分布及紊动能分析第63-74页
    4.1 入汇角对弯道交汇水流流速分布的影响第63-67页
    4.2 汇流比对弯道交汇水流流速分布的影响第67-71页
    4.3 弯道交汇水流紊动能分析第71-73页
    4.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5章 弯道交汇水流断面环流结构分析第74-81页
    5.1 入汇角对环流结构的影响第74-77页
    5.2 汇流比对环流结构的影响第77-80页
    5.3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6章 水流分离区特性及床面特征切应力分析第81-93页
    6.1 分离区特性分析第81-89页
        6.1.1 弯曲交汇河段纵断面速度矢量图第81-83页
        6.1.2 准二维模型的判定第83-84页
        6.1.3 分离区边界的确定第84-86页
        6.1.4 汇流比对分离区特性的影响第86-87页
        6.1.5 入汇角对分离区特性的影响第87-89页
    6.2 床面特征切应力分析第89-92页
        6.2.1 汇流比对床面特征切应力的影响第89-90页
        6.2.2 入汇角对床面特征切应力的影响第90-92页
    6.3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93-95页
    7.1 结论第93-94页
    7.2 展望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第101-102页
致谢第102-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破阵子--平湖派琵琶曲在室内乐中的表现及乐曲分析
下一篇:智慧养老人体生理参数采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