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桥通讯财务报告舞弊手段、动因及防范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1.1.1 本文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2 本文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 本文的内容结构及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第二章 财务报告舞弊的相关理论 | 第16-24页 |
2.1 财务报告舞弊的概念 | 第16页 |
2.2 财务报告舞弊手段 | 第16-19页 |
2.2.1 财务报表舞弊手段 | 第17-18页 |
2.2.2 隐瞒重大事项 | 第18-19页 |
2.3 财务报告舞弊的动因 | 第19-22页 |
2.3.1 舞弊冰山理论 | 第20页 |
2.3.2 舞弊三角论 | 第20-21页 |
2.3.3 GONE理论 | 第21-22页 |
2.3.4 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 第22页 |
2.4 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 | 第22-24页 |
第三章 键桥通讯财务报告舞弊案基本情况 | 第24-31页 |
3.1 键桥通讯公司基本情况 | 第24-26页 |
3.1.1 键桥通讯公司简介 | 第24页 |
3.1.2 键桥通讯所处行业情况 | 第24-25页 |
3.1.3 键桥通讯未来发展战略 | 第25页 |
3.1.4 键桥通讯发展潜在风险 | 第25-26页 |
3.2 键桥通讯财务报告舞弊案回放 | 第26-28页 |
3.3 键桥通讯财务报告舞弊案的影响 | 第28-31页 |
3.3.1 削弱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 第28-29页 |
3.3.2 误导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 | 第29页 |
3.3.3 相关人员蒙受损失 | 第29-30页 |
3.3.4 上市公司整体声誉下滑 | 第30-31页 |
第四章 键桥通讯财务报告舞弊手段分析 | 第31-44页 |
4.1 财务报表舞弊手段 | 第31-42页 |
4.1.1 资产负债表舞弊手段 | 第31-36页 |
4.1.2 利润表舞弊手段 | 第36-39页 |
4.1.3 现金流量表舞弊手段 | 第39-42页 |
4.2 重大会计信息违规披露 | 第42-44页 |
4.2.1 重大对外贷款未及时入账及披露 | 第42-43页 |
4.2.2 重大对外担保未及时披露 | 第43-44页 |
第五章 键桥通讯财务报告舞弊动因分析 | 第44-54页 |
5.1 财务报告舞弊的压力因素 | 第44-47页 |
5.1.1 上市融资压力 | 第44-45页 |
5.1.2 增发配股再融资压力 | 第45页 |
5.1.3 获取金融机构和商业信用的压力 | 第45-46页 |
5.1.4 偿债压力 | 第46-47页 |
5.2 财务报告舞弊的机会因素 | 第47-52页 |
5.2.1 信息不对称 | 第47-48页 |
5.2.2 内部治理环境失效 | 第48-49页 |
5.2.3 中介机构与其合谋 | 第49-50页 |
5.2.4 外部监管环境薄弱 | 第50-51页 |
5.2.5 舞弊成本低 | 第51-52页 |
5.3 财务报告舞弊的借口因素 | 第52-54页 |
第六章 键桥通讯财务报告舞弊的启示及相关防范对策 | 第54-66页 |
6.1 键桥通讯财务报告舞弊的启示 | 第54-62页 |
6.1.1 公司内部防范对策 | 第54-58页 |
6.1.2 政府机关防范对策 | 第58-60页 |
6.1.3 中介机构防范对策 | 第60-62页 |
6.2 键桥通讯公司内部防范对策 | 第62-66页 |
6.2.1 保证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 | 第62-63页 |
6.2.2 健全董事会职能 | 第63页 |
6.2.3 加强监事会作用 | 第63-64页 |
6.2.4 完善公司内审部门建设 | 第64页 |
6.2.5 提高企业文化道德建设 | 第64-66页 |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