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3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2章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概述 | 第14-20页 |
2.1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4-15页 |
2.2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2.3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功能 | 第18-20页 |
第3章 民事法律行为构成 | 第20-28页 |
3.1 民事法律行为构成要件 | 第20-22页 |
3.1.1 当事人 | 第20-21页 |
3.1.2 意思表示 | 第21-22页 |
3.1.3 标的 | 第22页 |
3.2 民事法律行为构成要件的拓展 | 第22-25页 |
3.2.1 当事人的拓展 | 第23-24页 |
3.2.2 意思表示的拓展 | 第24-25页 |
3.3 完善民事法律行为构成要件的立法建议 | 第25-28页 |
3.3.1 完善当事人的立法建议 | 第26页 |
3.3.3 完善意思表示的立法建议 | 第26-28页 |
第4章 民事法律行为成立 | 第28-39页 |
4.1 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与生效要件 | 第28-32页 |
4.1.1 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与生效的区分 | 第28-29页 |
4.1.2 民事法律行为成立要件 | 第29-30页 |
4.1.3 民事法律行为生效要件 | 第30-32页 |
4.2 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变化趋势 | 第32-36页 |
4.2.1 要约与承诺的撤回及撤销 | 第32-34页 |
4.2.2 电子代理人 | 第34-35页 |
4.2.3 电子签名 | 第35-36页 |
4.3 完善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立法建议 | 第36-39页 |
4.3.1 完善要约与承诺的相关规定 | 第37页 |
4.3.2 完善电子代理人和电子签名的相关制度 | 第37-39页 |
第5章 民事法律行为效力 | 第39-47页 |
5.1 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概述 | 第39-42页 |
5.1.1 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类型 | 第39-41页 |
5.1.2 禁止性规范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影响 | 第41-42页 |
5.2 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变化趋势 | 第42-44页 |
5.2.1 电子意思表示瑕疵 | 第42-43页 |
5.2.2 电子格式合同 | 第43-44页 |
5.3 完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立法建议 | 第44-47页 |
5.3.1 丰富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类型 | 第44-45页 |
5.3.2 明确规定电子意思表示瑕疵的类型 | 第45-46页 |
5.3.3 完善电子格式合同的法律规范 | 第46-47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