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地方立法--以甘肃省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10页 |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 第7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7-9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 | 第9-10页 |
一、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10-15页 |
(一)基本概念 | 第10-12页 |
1.公众 | 第10-11页 |
2.公众参与 | 第11-12页 |
3.地方立法 | 第12页 |
(二)公众参与立法的基本理论 | 第12-15页 |
1.人民主权理论 | 第12-13页 |
2.协商民主理论 | 第13页 |
3.参与民主理论 | 第13-15页 |
二、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法律依据 | 第15-21页 |
(一)对《立法法》相关规定的分析 | 第15-17页 |
(二)对《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相关规定的分析 | 第17-18页 |
(三)甘肃省地方立法规范性文件的分析 | 第18-21页 |
1.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规则 | 第18-19页 |
2.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听证规则 | 第19-20页 |
3.甘肃省公众参与制定地方性法规办法 | 第20-21页 |
三、影响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因素 | 第21-27页 |
(一)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 | 第21-23页 |
1.身份定位的转变 | 第22页 |
2.行为模式的转变 | 第22-23页 |
3.实现方式的转变 | 第23页 |
(二)公众参与的制度设计缺陷 | 第23-25页 |
1.立法信息公开程度不足 | 第24页 |
2.对公众参与结果的采纳和反馈机制没有具体规定 | 第24-25页 |
(三)公众参与的成本——“搭便车” | 第25-27页 |
1.集体行动理论 | 第25-26页 |
2.“搭便车”行为和理性的无知 | 第26页 |
3.公众参与的困境 | 第26-27页 |
四、完善地方立法中公众参与的机理 | 第27-32页 |
(一)地方立法机关转变立法观念 | 第27-29页 |
1.由“威权立法”到“平权立法” | 第28页 |
2.主动提高公众参与的意识 | 第28页 |
3.及时反馈回应,提高公众参与的效果 | 第28-29页 |
(二)公众参与方式的多元化 | 第29-32页 |
1.建立信息处理平台,拓宽网络参与渠道 | 第29-30页 |
2.建立社会中介组织参与制度 | 第30-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