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及创新之处 | 第15-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3.3 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2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指数 | 第19-27页 |
2.1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 第19-22页 |
2.1.1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涵义 | 第19页 |
2.1.2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分类 | 第19-21页 |
2.1.3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定位及发展目标 | 第21-22页 |
2.2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指数 | 第22-23页 |
2.2.1 物流发展指数 | 第22页 |
2.2.2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指数 | 第22-23页 |
2.3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评价方法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7页 |
3 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27-39页 |
3.1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流程 | 第27-29页 |
3.1.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第27-28页 |
3.1.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流程 | 第28-29页 |
3.2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 第29-30页 |
3.3 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概述 | 第30-35页 |
3.3.1 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总体结构 | 第30-32页 |
3.3.2 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总体功能 | 第32-33页 |
3.3.3 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现状 | 第33-35页 |
3.4 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35-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评价指标体系检验 | 第39-49页 |
4.1 问题描述 | 第39页 |
4.2 检验方法和工具 | 第39-42页 |
4.2.1 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39-40页 |
4.2.2 结构方程模型 | 第40-42页 |
4.3 信息化指数模型检验 | 第42-44页 |
4.4 效益指数模型检验 | 第44-46页 |
4.5 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指数模型检验 | 第46-4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5 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指数模型与应用 | 第49-73页 |
5.1 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指数模型构建思路 | 第49页 |
5.2 基于盲数的权重确定方法 | 第49-54页 |
5.2.1 基于盲数确定权重的原理 | 第49-51页 |
5.2.2 盲数与专家意见不确定性量化 | 第51-53页 |
5.2.3 基于盲数确定权重的基本步骤 | 第53-54页 |
5.3 数据收集处理及指数运算 | 第54-63页 |
5.3.1 专家打分和权重确定 | 第54-60页 |
5.3.2 数据准备 | 第60-63页 |
5.4 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指数及评价 | 第63-7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73页 |
6.2 不足及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附录A | 第79-83页 |
附录B | 第83-85页 |
附录C | 第85-87页 |
作者简历 | 第87-9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