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DX桩技术进展 | 第13-14页 |
1.2.2 DX桩特点及适用性 | 第14-16页 |
1.3 DX嵌岩桩优势 | 第16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2 DX嵌岩桩现场试验研究 | 第18-34页 |
2.1 试验场区工程地质条件 | 第18-19页 |
2.2 DX嵌岩桩试验方案 | 第19-22页 |
2.2.1 DX嵌岩桩施工 | 第19-20页 |
2.2.2 DX嵌岩桩参数 | 第20-21页 |
2.2.3 监测元件布设及加载装置 | 第21-22页 |
2.3 DX嵌岩桩竖向静载试验结果 | 第22-23页 |
2.4 DX嵌岩桩荷载传递特性分析 | 第23-26页 |
2.5 DX嵌岩桩承载机理分析 | 第26-32页 |
2.5.1 DX嵌岩桩桩身承载力增长规律 | 第26-27页 |
2.5.2 DX嵌岩桩桩身荷载分担随沉降变化规律 | 第27-28页 |
2.5.3 DX桩嵌岩特性分析 | 第28-30页 |
2.5.4 DX嵌岩桩与普通DX桩承载特性对比分析 | 第30-32页 |
2.6 小结 | 第32-34页 |
3 DX嵌岩桩模型试验研究 | 第34-54页 |
3.1 DX嵌岩桩模型试验设计 | 第34-40页 |
3.1.1 相似理论及相似比的选定 | 第34-36页 |
3.1.2 模型桩及模型材料的确定 | 第36-38页 |
3.1.3 试验装置及模型桩埋设 | 第38-40页 |
3.2 DX嵌岩桩模型试验结果 | 第40-53页 |
3.2.1 荷载传递过程分析 | 第40-45页 |
3.2.2 DX嵌岩桩承载机理分析 | 第45-50页 |
3.2.3 DX嵌岩桩桩周附加应力分布规律 | 第50-53页 |
3.3 小结 | 第53-54页 |
4 DX嵌岩桩数值模拟研究 | 第54-68页 |
4.1 概述 | 第54页 |
4.2 模型建立及分析 | 第54-56页 |
4.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6-66页 |
4.3.1 荷载传递特性对比分析 | 第56-62页 |
4.3.2 桩周岩土体塑性区发展规律 | 第62-64页 |
4.3.3 桩身应力分析 | 第64-66页 |
4.4 小结 | 第66-68页 |
5 DX嵌岩桩失效机制研究 | 第68-78页 |
5.1 嵌岩桩桩底破坏机理综述 | 第68-71页 |
5.1.1 桩底破坏形态 | 第69-70页 |
5.1.2 桩底应力分布 | 第70-71页 |
5.2 DX嵌岩桩荷载-沉降变形特性分析 | 第71-74页 |
5.2.1 DX嵌岩桩Q-s曲线变形特性分析 | 第71-73页 |
5.2.2 DX嵌岩桩Q-△s曲线分析 | 第73-74页 |
5.3 DX嵌岩桩失效机制分析 | 第74-76页 |
5.3.1 DX嵌岩桩桩周岩体破坏形式 | 第74-75页 |
5.3.2 DX嵌岩桩失效过程分析 | 第75-76页 |
5.4 小结 | 第76-7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8-79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8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