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元代诗格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绪论第10-17页
    一 诗格的定义第10-13页
    二 元代诗格概况第13-15页
    三 元代诗格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第一章 元代诗格作家论第17-32页
    第一节 情性乃诗之本原第17-25页
        一、“情”“性”之辩第18-21页
        二、约情养性以立诗本第21-23页
        三、情性之悟自然而然第23-25页
    第二节 涵养未至益以学第25-32页
        一、读书以变气质第25-27页
        二、读书以厚诗资第27-29页
        三、一观二学三作第29-32页
第二章 元代诗格声律论第32-46页
    第一节 声律的雅正偏俗之论第32-37页
        一、“中原正音”与“四方偏语”第32-34页
        二、“雅正之音”与“险怪俗韵”第34-35页
        三、“因气求声”和“因情求声”第35-37页
    第二节 声律与意与体的自谐第37-42页
        一、声与意:声律为最,意格为髓第37-39页
        二、声与体:体制声音,二者为先第39-41页
        三、以体为主,义为用,以声合体第41-42页
    第三节 声律病忌理论的研究第42-46页
        一、声病类型的扩张和阐释的细密第42-44页
        二、从“专忌声病”到“活法用之”第44-46页
第三章 元代诗格诗体论第46-53页
    第一节 诗体正变应以立意为准第46-50页
        一、诗体正变之说始自三百篇第46-48页
        二、溯诗体之源委正变的意义第48-50页
    第二节 体制之法变而不失其正第50-53页
        一、字句层次上的“通变”第50-51页
        二、间架层次上的“通变”第51-53页
第四章 元代诗格风格论第53-66页
    第一节 兼容并包的风格意识第53-57页
        一、选诗不当以己局人第54-55页
        二、备尽众体而成一家第55-57页
    第二节 多彩风格及成因索解第57-62页
        一、风格与时代第57-59页
        二、风格与才性第59-61页
        三、风格与体裁第61-62页
    第三节 宗法流派意识的高举第62-66页
        一、以“派”的眼光阐释诗史第62-64页
        二、江西诗派宗法传统的诠解第64-66页
第五章 元代诗格诗境论第66-78页
    第一节 元代诗格的“真味”之境第66-73页
        一、诗法:诗忌乎太工而无味第67-69页
        二、审美:于平淡中求得真味第69-71页
        三、作家:据事而有无穷之味第71-73页
    第二节 元代诗格的“格高”之境第73-78页
        一、技法:始于意格成于字句第73-75页
        二、作家:格高止乎义理涵养第75-76页
        三、审美:格高意到语工为上第76-78页
结语第78-81页
    一、元代诗格与时之高下第78-79页
    二、元代诗格之“技”与“道”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5-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土家族作家叶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下一篇:古代“和”范畴的审美嬗变与传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