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3-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1.2.1 关于内部控制环境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1.2.2 关于财务绩效文献综述 | 第17-18页 |
1.2.3 关于内部控制环境与财务绩效关系的文献综述 | 第18-19页 |
1.3 文献评述 | 第19-20页 |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与内容 | 第20-2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2 研究框架与内容 | 第20-21页 |
1.5 本文创新点 | 第21-22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2-29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4页 |
2.1.1 内部控制环境的概念 | 第22页 |
2.1.2 内部控制环境要素理论分析 | 第22-24页 |
2.2 财务绩效的衡量 | 第24-27页 |
2.2.1 财务绩效的衡量标准 | 第24-25页 |
2.2.2 财务绩效指标的衡量方法 | 第25-27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27-29页 |
2.3.1 协同理论 | 第27页 |
2.3.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7-28页 |
2.3.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8-29页 |
3 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与财务绩效的现状分析 | 第29-34页 |
3.1 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现状 | 第29-33页 |
3.1.1 组织架构 | 第30-31页 |
3.1.2 发展战略 | 第31-32页 |
3.1.3 人力资源 | 第32页 |
3.1.4 社会责任 | 第32页 |
3.1.5 企业文化 | 第32-33页 |
3.1.6 反舞弊管理 | 第33页 |
3.2 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水平的现状分析 | 第33-34页 |
4 研究设计 | 第34-44页 |
4.1 变量的选取 | 第34-39页 |
4.1.1 被解释变量的选取 | 第34-35页 |
4.1.2 解释变量的选取 | 第35-39页 |
4.1.3 控制变量的选取 | 第39页 |
4.2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39-40页 |
4.3 模型的构建 | 第40-44页 |
4.3.1 内部控制环境指标权重确定 | 第40-42页 |
4.3.2 回归模型构建 | 第42-44页 |
5 实证分析 | 第44-65页 |
5.1 研究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44页 |
5.2 描述性分析 | 第44-47页 |
5.3 相关性分析 | 第47-50页 |
5.4 回归分析 | 第50-63页 |
5.4.1 内部控制环境与财务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50-52页 |
5.4.2 组织架构与财务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52-54页 |
5.4.3 发展战略与财务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54-56页 |
5.4.4 人力资源与财务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56-58页 |
5.4.5 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58-60页 |
5.4.6 企业文化与财务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60-62页 |
5.4.7 反舞弊管理与财务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62-63页 |
5.5 分析结果 | 第63-65页 |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65-6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5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65-67页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7-68页 |
6.3.1 研究不足 | 第67页 |
6.3.2 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