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接收模块自动测试系统软件模块及流程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自动测试系统发展概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外关于测试系统的研究 | 第13-14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发射接收测试系统软件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 第16-27页 |
2.1 软件需求分析 | 第16-17页 |
2.1.1 软件功能需求分析 | 第16-17页 |
2.1.2 软件性能需求分析 | 第17页 |
2.2 软件设计思想及模块划分 | 第17-20页 |
2.2.1 软件设计思想 | 第17-19页 |
2.2.2 软件模块划分 | 第19-20页 |
2.3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第20-26页 |
2.3.1 系统组成结构 | 第20-23页 |
2.3.2 软件分层体系结构 | 第23-25页 |
2.3.3 软件总体框架结构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软件测试任务流程设计 | 第27-46页 |
3.1 测试对象构成与工作流程 | 第27-30页 |
3.1.1 软件测试对象构成 | 第27-28页 |
3.1.2 软件工作流程 | 第28-30页 |
3.2 主要测试任务及流程设计 | 第30-39页 |
3.2.1 激励模块输出电平谐杂波测试流程设计 | 第30-32页 |
3.2.2 激励模块输出脉冲特性测试流程设计 | 第32-33页 |
3.2.3 功放模块发射功率测试流程设计 | 第33-34页 |
3.2.4 接收模块抗混叠测试流程设计 | 第34-37页 |
3.2.5 接收模块通道延时测试流程设计 | 第37-38页 |
3.2.6 接收模块噪声系数测试流程设计 | 第38-39页 |
3.3 通信接口测试及流程设计 | 第39-45页 |
3.3.1 通信子模块简介 | 第39-40页 |
3.3.2 被测模块状态测试流程设计 | 第40-41页 |
3.3.3 总线接口测试流程设计 | 第41-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发射接收测试系统软件设计及实现 | 第46-81页 |
4.1 软件开发环境选择 | 第46-47页 |
4.2 控制与执行模块设计 | 第47-54页 |
4.2.1 主控模块设计 | 第47-50页 |
4.2.2 测试与执行模块设计 | 第50-51页 |
4.2.3 数据库设计 | 第51-54页 |
4.3 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 第54-61页 |
4.3.1 消息传递与事件机制设计 | 第54-56页 |
4.3.2 缓冲区设计 | 第56-58页 |
4.3.3 数据包拆分与重组设计 | 第58-59页 |
4.3.4 数据报表与存储设计 | 第59-61页 |
4.4 交互模块设计 | 第61-65页 |
4.4.1 测试软件人机界面设计 | 第61-63页 |
4.4.2 测试过程动态实时显示设计 | 第63-65页 |
4.5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 第65-68页 |
4.5.1 用户管理设计 | 第65-67页 |
4.5.2 仪器自检设计 | 第67-68页 |
4.6 数据结构设计 | 第68-73页 |
4.6.1 数据结构设计的必要性 | 第68页 |
4.6.2 被测模块数据结构设计 | 第68-71页 |
4.6.3 通信模块数据结构设计 | 第71-73页 |
4.7 软件多线程设计 | 第73-80页 |
4.7.1 多线程技术 | 第73-74页 |
4.7.2 测试多任务实现 | 第74-77页 |
4.7.3 线程间数据安全 | 第77-80页 |
4.8 动态链接库技术 | 第80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五章 软件调试与功能验证 | 第81-92页 |
5.1 软件调试方案 | 第81-82页 |
5.1.1 软件调试工具和方法 | 第81页 |
5.1.2 所遇问题及解决办法 | 第81-82页 |
5.2 软件功能验证 | 第82-91页 |
5.2.1 用户登录及管理验证 | 第82-83页 |
5.2.2 仪器自检验证 | 第83-84页 |
5.2.3 数据显示与报表验证 | 第84-85页 |
5.2.4 软件自动测试验证 | 第85-86页 |
5.2.5 测试结果验证 | 第86-87页 |
5.2.6 总线通信接口验证 | 第87-89页 |
5.2.7 多线程测试效率验证 | 第89-9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
附录 | 第96-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