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3页 |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2 光伏发电的通信技术 | 第15-20页 |
1.3 光伏逆变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 第20-21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光伏逆变器通信系统原理 | 第23-36页 |
2.1 光伏逆变器通信系统构成 | 第23-24页 |
2.2 OSI七层网络模型 | 第24-26页 |
2.3 Modbus协议 | 第26-30页 |
2.4 SCI、SPI、I2C协议 | 第30-33页 |
2.5 RS-485 协议 | 第33-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影响RS-485 总线通信速率和可靠性的因素 | 第36-44页 |
3.1 通信电缆中信号反射对RS-485 通信的影响 | 第36-39页 |
3.2 通信电缆中的直流负载对RS-485 通信可靠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 通信电缆中分布电容对RS-485 通信可靠性的影响 | 第40-42页 |
3.4 RS-485 通信中采用的编码方式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基于改进的 8B/10B编码的RS-485 通信技术研究 | 第44-58页 |
4.1 8B/10B编码 | 第44-49页 |
4.1.1 8B/10B编码的表示形式 | 第44-46页 |
4.1.2 3B/4B编码和 5B/6B编码 | 第46-49页 |
4.2 BCH编码 | 第49-51页 |
4.3 改进的 8B/10B编码 | 第51-57页 |
4.3.1 5B/6B编码 | 第52-54页 |
4.3.2 3B/4B编码 | 第54-56页 |
4.3.3 电路仿真 | 第56-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光伏逆变器通信系统的设计 | 第58-67页 |
5.1 光伏逆变器通信系统构成 | 第58-59页 |
5.2 通信板的电路设计 | 第59-62页 |
5.3 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62-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8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7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