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以配合物为配体的新配位化合物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8页
    1.1 配合物及其结构的简介第8-9页
    1.2 配位聚合物简介第9-10页
    1.3 螺旋配位聚合物第10-11页
    1.4 配位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第11-13页
        1.4.1 实验室常用的晶体培养方法第11-12页
        1.4.2 其他几种合成方法第12-13页
    1.5 配位化合物的应用第13-16页
        1.5.1 多相不对称催化第13-14页
        1.5.2 氢气的存储第14-15页
        1.5.3 手性拆分第15页
        1.5.4 光、电、磁性能第15-16页
    1.6 本文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大环草酰胺配合物配体的制备及表征第18-27页
    2.1 配合物配体的合成第19-21页
        2.1.1 配合物配体NiL~1的合成第20页
        2.1.2 配合物配体CuL~1的合成第20-21页
        2.1.3 配合物配体NiL~2的合成第21页
        2.1.4 配合物配体CuL~2的合成第21页
    2.2 配合物配体的光谱分析第21-26页
        2.2.1 配合物配体的红外光谱分析第21-24页
        2.2.2 配合物配体的紫外-可见光谱第24-26页
    2.3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新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第27-49页
    3.1 [Ni(C_6H_(14)N_2)_3][NiL~1]·6H_2O的合成与晶体结构第29-35页
        3.1.1 [Ni(C_6H_(14)N_2)_3][NiL~1]·6H_2O的合成第29-30页
        3.1.2 [Ni(C_6H_(14)N_2)_3][NiL~1]·6H_2O的晶体结构第30-35页
    3.2 [Co_2(NiL~2)_2(H_2O)_6]·4H_2O的合成与晶体结构第35-41页
        3.2.1 [Co_2(NiL~2)_2(H_2O)_6]·4H_2O的合成第35页
        3.2.2 [Co_2(NiL~2)_2(H_2O)_6]·4H_2O的晶体结构第35-41页
    3.3 {[Zn(NiL~2)(H_2O)_3]·4H_2O}_n的合成与晶体结构第41-48页
        3.3.1 {[Zn(NiL~2)(H_2O)_3]·4H_2O}_n的合成第41页
        3.3.2 {[Zn(NiL~2)(H_2O)_3]·4H_2O}_n的晶体结构第41-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配位化合物的性质第49-59页
    4.1 新配位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第49-52页
        4.1.1 [Ni(C_6H_(14)N_2)_3][NiL~1]·6H_2O红外光谱分析第49-50页
        4.1.2 [Co_2(NiL~2)_2(H_2O)_6]·4H_2O红外光谱分析第50-51页
        4.1.3 {[Zn(NiL~2)(H_2O)_3]·4H_2O}_n红外光谱分析第51-52页
    4.2 配位化合物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第52-54页
        4.2.1 [Ni(C_6H_(14)N_2)_3][NiL~1]·6H_2O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第52页
        4.2.2 [Co_2(NiL~2)_2(H_2O)_6]·4H_2O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第52-53页
        4.2.3 {[Zn(NiL~2)(H_2O)_3]·4H_2O}_n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第53-54页
    4.3 配位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第54-56页
        4.3.1 [Ni(C_6H_(14)N_2)_3][NiL~1]·6H_2O紫外-可见光谱第54页
        4.3.2 [Co_2(NiL~2)_2(H_2O)_6]·4H_2O紫外-可见光谱第54-55页
        4.3.3 {[Zn(NiL~2)(H_2O)_3]·4H_2O}_n紫外-可见光谱第55-56页
    4.4 配位化合物的热重分析第56-58页
        4.4.1 [Ni(C_6H_(14)N_2)_3][NiL~1]·6H_2O热重分析第56页
        4.4.2 [Co_2(NiL~2)_2(H_2O)_6]·4H_2O热重分析第56-57页
        4.4.3 {[Zn(NiL~2)(H_2O)_3]·4H_2O}_n热重分析第57-58页
    4.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70页
附录:仪器和测量方法第70-71页
发表论文情况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卟啉酞菁混杂两层稀土金属配合物及茂铁基卟啉与酞菁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下一篇:基于大数据的移动终端客户经营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