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驱动弹头偏转弹道修正控制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1 绪论 | 第7-13页 |
| 1.1 论文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7页 |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7-11页 |
| 1.2.1 偏转弹头技术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 1.2.2 偏转弹头弹道修正技术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 2 压电驱动弹头偏转机构设计及优化 | 第13-18页 |
| 2.1 引言 | 第13页 |
| 2.2 偏转弹头机构设计 | 第13-14页 |
| 2.3 偏转弹头机构优化 | 第14-17页 |
| 2.4 小结 | 第17-18页 |
| 3 偏转弹头弹丸气动特性数值分析 | 第18-39页 |
| 3.1 引言 | 第18页 |
| 3.2 模型数值仿真 | 第18-24页 |
| 3.2.1 物理模型建立 | 第18-20页 |
| 3.2.2 网格划分 | 第20-21页 |
| 3.2.3 求解器设置 | 第21-22页 |
| 3.2.4 多自由度数值求解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 3.3 单自由度偏转弹丸气动特性分析 | 第24-32页 |
| 3.3.1 攻角为0°弹头向下偏转 | 第24-27页 |
| 3.3.2 攻角为0°弹头向上偏转 | 第27-28页 |
| 3.3.3 攻角为0°弹头向左偏转 | 第28-29页 |
| 3.3.4 攻角为5°弹头向下偏转 | 第29-30页 |
| 3.3.5 攻角为5°弹头向上偏转 | 第30-31页 |
| 3.3.6 攻角为5°弹头向左偏转 | 第31-32页 |
| 3.4 单自由度周向旋转弹丸气动特性分析 | 第32-34页 |
| 3.4.1 攻角为0°弹头周向旋转 | 第32-33页 |
| 3.4.2 攻角为5°弹头周向旋转 | 第33-34页 |
| 3.5 多自由度下气动特性分析 | 第34-37页 |
| 3.5.1 多自由度下俯仰力矩分析 | 第34-35页 |
| 3.5.2 多自由度下偏航力矩分析 | 第35-37页 |
| 3.6 静稳定性分析 | 第37-38页 |
| 3.7 小结 | 第38-39页 |
| 4 偏转弹头弹丸气动特性理论分析 | 第39-45页 |
| 4.1 引言 | 第39页 |
| 4.2 模型简化 | 第39-41页 |
| 4.3 气动特性理论分析 | 第41-44页 |
| 4.4 小结 | 第44-45页 |
| 5 偏转弹头弹弹道修正分析 | 第45-72页 |
| 5.1 引言 | 第45页 |
| 5.2 外弹道数学模型建立 | 第45-53页 |
| 5.2.1 常用坐标系及其系间转换 | 第45-50页 |
| 5.2.2 弹丸运动方程组 | 第50-53页 |
| 5.3 弹道解算方法 | 第53页 |
| 5.4 弹丸质心弹道分析 | 第53-56页 |
| 5.5 无控条件下理想弹道的特性 | 第56-59页 |
| 5.6 有风情况下弹道特性分析 | 第59-64页 |
| 5.7 二维弹道修正能力分析 | 第64-71页 |
| 5.7.1 横向修正能力分析 | 第64-66页 |
| 5.7.2 纵向修正能力分析 | 第66-68页 |
| 5.7.3 综合修正能力分析 | 第68-71页 |
| 5.8 小结 | 第71-72页 |
| 6 偏转弹头弹弹道控制方法研究 | 第72-88页 |
| 6.1 引言 | 第72页 |
| 6.2 控制律设计一 | 第72-77页 |
| 6.3 控制律设计二 | 第77-83页 |
| 6.3.1 弹丸落点修正量特征聚类分析 | 第78-80页 |
| 6.3.2 神经网络弹道修正系统辨识与预测 | 第80-83页 |
| 6.4 控制律二实现最优控制 | 第83-87页 |
| 6.5 小结 | 第87-88页 |
| 7 总结与展望 | 第88-90页 |
| 7.1 论文结论与工作创新点 | 第88-89页 |
| 7.2 论文研究前景展望 | 第89-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6页 |
| 附录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