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人问题论文--妇女问题论文

“后性别”社会意识在广告中的表现及传播效果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问题的提出第10页
    1.2 研究现状综述第10-13页
    1.3 研究范围的界定第13-14页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1.5 研究方法和思路框架第15-18页
第二章 广告中的“后性别”第18-33页
    2.1 性别社会中的广告第18-23页
        2.1.1 性别社会的发展轨迹第19-20页
        2.1.2 广告中的社会性别意识第20-23页
    2.2 “后性别”社会意识中的广告第23-26页
        2.2.1 “后性别”社会意识初探第24-25页
        2.2.2 “后性别”社会意识的理论基础第25-26页
    2.3 广告中的“后性别”社会意识第26-32页
        2.3.1 中性化第26-28页
        2.3.2 可转化的第28-30页
        2.3.3 无生命的第30-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后性别”社会意识在品牌广告中的表现第33-49页
    3.1 品牌性别的混淆第34-35页
    3.2 品牌广告中“后性别”社会意识的表现类型第35-40页
        3.2.1 叙事型第35-36页
        3.2.2 摆拍与挪用第36-38页
        3.2.3 数字后期第38-40页
    3.3 品牌广告中“后性别”社会意识的表现手法第40-43页
        3.3.1 符号的直接运用第41页
        3.3.2 “唯美化”的身体第41-43页
        3.3.3 “混淆”的符号塑造两性特质第43页
    3.4 品牌广告中“后性别”社会意识形象的特点第43-48页
        3.4.1 时尚性第43-44页
        3.4.2 诱惑性第44-46页
        3.4.3 形象性第46-48页
        3.4.4 未来感第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后性别”社会意识在品牌广告中的传播效果第49-59页
    4.1 品牌广告中“后性别”社会意识的传播环境第49-50页
        4.1.1 “后性别”社会意识传播的有利因素第49页
        4.1.2 “后性别”社会意识传播的不利因素第49-50页
    4.2 “后性别”社会意识在品牌广告中传播效果第50-56页
        4.2.1 艺术效果第51页
        4.2.2 商业效果第51-53页
        4.2.3 情感认知效果第53-56页
        4.2.4 品牌效应第56页
    4.3 “后性别”社会意识在品牌广告中的发展趋势第56-58页
        4.3.1 可预见的性别多元第57页
        4.3.2 与新媒体联姻第57-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总结和后续第59-61页
    5.1 论文总结与主要结论第59页
    5.2 后续研究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致谢第64-65页
学术研究成果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众文化视阈下海宁皮影戏的影像化发展研究
下一篇:基于MRI的脑肿瘤图像分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