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8-11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创新点与难点 | 第17-18页 |
2 Boyer的学术分类理论 | 第18-24页 |
·学术的概念 | 第18页 |
·Boyer对学术内涵的拓展 | 第18-24页 |
·Boyer学术分类理论的出现背景 | 第19页 |
·Boyer的四分类多元学术观 | 第19-22页 |
·Boyer多元学术观对发展全日制专业硕士的理论支持 | 第22-24页 |
3 专业硕士学位的基本问题 | 第24-38页 |
·专业硕士学位的产生与发展 | 第24-32页 |
·专业硕士学位的产生 | 第24页 |
·中国专业硕士学位的出现与发展 | 第24-29页 |
·中国工程硕士发展 | 第29-32页 |
·专业硕士学位的属性 | 第32-34页 |
·职业性 | 第32-33页 |
·综合性 | 第33页 |
·创新性 | 第33-34页 |
·多重矛盾的化解之道 | 第34-38页 |
·化解社会多元化人才需求与高校单一人才供给的矛盾 | 第34-35页 |
·化解培养目标多元化与培养模式单一的矛盾 | 第35-36页 |
·化解学生需求多元化与报考条件单一的矛盾 | 第36-38页 |
4 美国工程硕士学位的改革创新 | 第38-47页 |
·面向职业的全日制工程硕士 | 第38页 |
·美国工程硕士发展状况 | 第38-39页 |
·康奈尔大学的工程硕士学位 | 第39-47页 |
·培养目标的明确定位 | 第41-42页 |
·培养过程的个人定制 | 第42-43页 |
·实践环节的客户导向 | 第43-45页 |
·教师队伍的多元化 | 第45-47页 |
5 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建设的策略 | 第47-67页 |
·树立专业学位建设的新理念 | 第47-53页 |
·肯定专业硕士的学术价值与重要性 | 第47-49页 |
·制定实践导向与合作机制的发展蓝图 | 第49-51页 |
·形成整体工程教育思维 | 第51-53页 |
·强化工程实践性的培养过程 | 第53-60页 |
·课程架构的系统设计 | 第54-56页 |
·专业实践的合作开发 | 第56-58页 |
·教师队伍建设与奖励机制 | 第58-60页 |
·探索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管理新机制 | 第60-67页 |
·加大政府行为支持力度 | 第60-62页 |
·建立全面的内部质量控制 | 第62-65页 |
·架构外部监督机制 | 第65-6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7-70页 |
·论文结论 | 第67-68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9页 |
作者简介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