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滚动轴承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滚动轴承力学模型的研究 | 第12页 |
1.2.2 滚动轴承刚度、滚动轴承力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3 滚动轴承-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 | 第13-14页 |
1.3 挤压油膜阻尼器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1 挤压油膜阻尼器动力特性研究 | 第15-16页 |
1.3.2 影响挤压油膜阻尼器动力特性因素的研究 | 第16-17页 |
1.3.3 挤压油膜阻尼器-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 | 第17页 |
1.4 耦合双转子-组合支承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 | 第17-19页 |
1.5 本文主要分析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耦合双转子-组合支承系统建模与固有特性分析 | 第21-40页 |
引言 | 第21页 |
2.1 滚动轴承动力学特性分析 | 第21-24页 |
2.1.1 滚动轴承运动学分析 | 第21-23页 |
2.1.2 滚动轴承非线性力数值求解 | 第23-24页 |
2.2 弹性鼠笼刚度的近似计算 | 第24-25页 |
2.3 挤压油膜阻尼器动力学特性分析 | 第25-31页 |
2.3.1 挤压油膜阻尼器非稳态压力分布模型 | 第25-29页 |
2.3.2 挤压油膜阻尼器无量纲压力分析 | 第29-30页 |
2.3.3 无量纲油膜非线性力分析 | 第30-31页 |
2.4 耦合双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31-34页 |
2.4.1 有限单元法 | 第31页 |
2.4.2 耦合双转子系统模型 | 第31-32页 |
2.4.3 Timoshenko梁单元模型与轮盘模型 | 第32-34页 |
2.5 耦合双转子系统弯曲振动固有特性计算 | 第34-39页 |
2.5.1 单转子临界转速和振型分析 | 第35-37页 |
2.5.2 耦合双转子临界转速和振型分析 | 第37-3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高压双盘单转子系统动力学响应分析 | 第40-59页 |
引言 | 第40页 |
3.1 威尔逊法 | 第40-41页 |
3.2 滚动轴承非线性特性对高压转子系统响应的影响 | 第41-53页 |
3.2.1 滚动轴承-高压转子系统模型 | 第41-42页 |
3.2.2 转子转速对系统响应的影响 | 第42-46页 |
3.2.3 轴承滚珠径向游隙对系统响应的影响 | 第46-48页 |
3.2.4 轮盘质量偏心距对系统响应的影响 | 第48-50页 |
3.2.5 轮盘质量偏心力所在位置对系统响应的影响 | 第50-51页 |
3.2.6 滚动轴承-双盘单转子系统优化设计 | 第51-53页 |
3.3 挤压油膜阻尼器非线性特性对高压转子系统响应的影响 | 第53-57页 |
3.3.1 挤压油膜阻尼器-高压转子系统模型 | 第53-54页 |
3.3.2 不同参数对系统响应的影响 | 第54-56页 |
3.3.3 挤压油膜阻尼器减振效果分析 | 第56-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4章 耦合双转子-组合支承系统动力学响应分析 | 第59-79页 |
引言 | 第59页 |
4.1 耦合双转子-组合支承系统模型 | 第59-60页 |
4.2 中介轴承刚度对系统响应的影响 | 第60-64页 |
4.2.1 幅频特性曲线分析 | 第60-61页 |
4.2.2 分岔图分析 | 第61-64页 |
4.3 耦合效应对高压转子系统响应的影响 | 第64-66页 |
4.4 耦合效应对低压转子系统响应的影响 | 第66-68页 |
4.5 中介轴承非线性力对耦合双转子系统响应的影响 | 第68-71页 |
4.6 高低压转子转速比和旋转方向对耦合双转子系统响应的影响 | 第71-77页 |
4.6.1 拍振现象 | 第71-72页 |
4.6.2 轴心轨迹规律 | 第72-73页 |
4.6.3 转速比对耦合双转子系统响应周期性的影响 | 第73-75页 |
4.6.4 中介轴承与支承轴承非线性特性的对比分析 | 第75-7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5.1 结论 | 第79-80页 |
5.2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作者简介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