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7页 |
1.1 “探究”是改革的重要理念 | 第11页 |
1.2 美国高中生物学教材简述 | 第11-12页 |
1.3 我国高中生物学教材简述 | 第12-13页 |
1.4 《生物·生命的动力》教材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1 对该教材的宏观的研究 | 第13页 |
1.4.2 对该教材的微观的研究 | 第13-14页 |
1.4.3 中美生物学教材的对比研究 | 第14-15页 |
1.5 问题的提出 | 第15-17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第17-29页 |
2.1 相关概念概述 | 第17-21页 |
2.1.1 探究 | 第17-19页 |
2.1.2 探究活动 | 第19-21页 |
2.2 探究活动的国内外发展过程 | 第21-25页 |
2.2.1 国外探究活动的发展过程 | 第21-24页 |
2.2.2 我国探究活动的发展过程 | 第24-25页 |
2.3 探究活动的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2.3.1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第25页 |
2.3.2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 第25-26页 |
2.3.3 有意义学习理论 | 第26页 |
2.3.4 多元智能理论 | 第26-27页 |
2.4 教材研究综述 | 第27-29页 |
2.4.1 生物学教材研究综述 | 第27页 |
2.4.2 生物学教材中探究活动研究综述 | 第27-29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29-33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9-30页 |
3.1.1 中国教材 | 第29页 |
3.1.2 美国教材 | 第29页 |
3.1.3 本研究中“探究活动”的界定 | 第29-30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3.2.1 文献研究法 | 第30页 |
3.2.2 内容分析法 | 第30页 |
3.2.3 比较分析法 | 第30-31页 |
3.3 研究内容 | 第31页 |
3.3.1 编排的比较 | 第31页 |
3.3.2 内容的比较 | 第31页 |
3.3.3 特点总结 | 第31页 |
3.4 研究意义 | 第31-32页 |
3.5 创新之处 | 第32-33页 |
第4章 探究活动教材编排的比较 | 第33-49页 |
4.1 教材整体结构和探究活动主题的比较 | 第33-36页 |
4.1.1 教材整体结构的比较 | 第33-34页 |
4.1.2 探究活动主题的比较 | 第34-35页 |
4.1.3 小结 | 第35-36页 |
4.2 探究活动类型的比较 | 第36-40页 |
4.2.1 按照活动完成方式分类进行比较 | 第36-38页 |
4.2.2 按照活动完成场所分类进行比较 | 第38-39页 |
4.2.3 小结 | 第39-40页 |
4.3 探究活动开放水平的比较 | 第40-43页 |
4.3.1 开放水平的界定 | 第40-41页 |
4.3.2 探究活动开放水平的比较 | 第41-42页 |
4.3.3 小结 | 第42-43页 |
4.4 探究活动呈现方式的比较 | 第43-49页 |
4.4.1 探究活动插图呈现的比较 | 第43-46页 |
4.4.2 探究活动文字表述的比较 | 第46-47页 |
4.4.3 小结 | 第47-49页 |
第5章 探究活动内容的比较 | 第49-57页 |
5.1 探究活动问题类型的比较 | 第49-51页 |
5.1.1 探究活动问题的类型 | 第49-50页 |
5.1.2 探究活动问题类型的比较 | 第50页 |
5.1.3 小结 | 第50-51页 |
5.2 探究活动教学目标的比较 | 第51-53页 |
5.2.1 教学目标及目标行为动词 | 第51-52页 |
5.2.2 探究活动教学目标的比较 | 第52-53页 |
5.2.3 小结 | 第53页 |
5.3 探究活动器材的比较 | 第53-55页 |
5.3.1 探究活动器材的比较 | 第53-54页 |
5.3.2 小结 | 第54-55页 |
5.4 探究活动中师生活动安排的比较 | 第55-57页 |
5.4.1 探究活动中师生活动安排的比较 | 第55-56页 |
5.4.2 小结 | 第56-57页 |
第6章 探究活动的特点总结 | 第57-59页 |
6.1 两国教材中探究活动的共同点 | 第57页 |
6.2 我国教材中探究活动的特点 | 第57页 |
6.3 美国教材中探究活动的特点 | 第57-59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 | 第59-61页 |
第8章 思考与建议 | 第61-65页 |
8.1 思考 | 第61页 |
8.2 建议 | 第61-65页 |
8.2.1 在深入理解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优化活动设计 | 第62页 |
8.2.2 丰富教材内容,注重知识扩展 | 第62页 |
8.2.3 增强创新意识,进行活动器材的开发 | 第62页 |
8.2.4 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增加探究活动课堂趣味性 | 第62-63页 |
8.2.5 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增强活动的地域性特色 | 第63页 |
8.2.6 注重活动细节的安排,增强指导性 | 第63-65页 |
第9章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