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各种类型园林论文

成都市城市综合公园儿童活动场地使用状况(POE)评价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引言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相关理论第10-13页
        1.2.1 城市公园第10-11页
        1.2.2 城市综合公园第11页
        1.2.3 儿童第11页
        1.2.4 儿童活动空间第11-12页
        1.2.5 使用后评价(POE)第12-13页
    1.3 国内外儿童活动场地POE研究进展第13-15页
        1.3.1 国外儿童活动场地POE研究进展第13-14页
        1.3.2 国内儿童活动场地POE研究进展第14-15页
2. 研究方案第15-22页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2.1.1 研究目的第15页
        2.1.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2.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2.2.1 构建儿童活动场地POE评价指标体系第16-17页
        2.2.2 儿童活动场地的POE评价调查第17页
        2.2.3 儿童活动场地权重计算第17页
        2.2.4 提出儿童活动场地的优化策略研究第17页
    2.3 研究范围与对象第17-20页
        2.3.1 研究范围第17-19页
        2.3.2 研究对象第19-20页
    2.4 研究方法第20页
    2.5 技术路线第20-22页
3. 综合公园儿童活动场地评价模型构建第22-32页
    3.1 评价目标第22页
    3.2 POE基础评价模型设计第22-23页
        3.2.1 定性评价第22-23页
        3.2.2 定量评价第23页
    3.3 POE评价模型总体框架第23-24页
    3.4 POE评价因素集构建第24-29页
        3.4.1 评价因素集的构建方法第24页
        3.4.2 评价因素集的制约因素第24页
        3.4.3 评价因素集的理论层面第24-25页
        3.4.4 成都市城市综合公园儿童活动场地POE因素集第25-27页
        3.4.5 评价因素具体内涵第27-29页
    3.5 POE调查问卷设计第29-31页
        3.5.1 调查问卷类型结构第29页
        3.5.2 评价指标测量方法第29-30页
        3.5.3 问卷发放与回收第30-31页
    3.6 访谈调查第31-32页
4. 成都市区城市综合公园儿童活动场地POE调研分析第32-46页
    4.1 调查问卷回收结果第32-33页
    4.2 调查场地情况第33页
    4.3 场地情况概述第33-34页
        4.3.1 人民公园儿童活动场地第33页
        4.3.2 文化公园儿童活动场地第33页
        4.3.3 百花潭公园儿童活动场地第33-34页
        4.3.4 新华公园儿童活动场地第34页
    4.4 基础信息分析第34-35页
        4.4.1 使用人群特征分析第34页
        4.4.2 使用者来园交通时间分析第34-35页
        4.4.3 使用者来场地频率分析第35页
        4.4.4 使用者场地停留时间分析第35页
    4.5 环境行为方式评价分析第35-40页
        4.5.1 人民公园儿童活动场地第35-36页
        4.5.2 文化公园儿童活动场地第36-38页
        4.5.3 百花潭公园儿童活动场地分析第38-39页
        4.5.4 新华公园儿童活动场地第39-40页
    4.6 满意度评价分析第40-43页
        4.6.1 人民公园儿童活动场地李克特量表分析第40-41页
        4.6.2 文化公园儿童活动场地李克特量表分析第41页
        4.6.3 百花潭公园儿童活动场地李克特量表分析第41-42页
        4.6.4 新华公园儿童活动场地李克特量表分析第42-43页
    4.7 结果分析与改进建议第43-46页
5. 成都市区城市综合公园儿童活动场地综合评定与改进权重第46-56页
    5.1 POE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第46-53页
        5.1.1 评价因素赋值方法第46页
        5.1.2 评价因素权重计算第46-52页
        5.1.3 评价指标体系第52-53页
    5.2 综合评定第53-54页
    5.3 综合评定结果分析第54-56页
        5.3.1 人民公园儿童活动场地优点与不足分析第54页
        5.3.2 文化公园儿童活动场地优点与不足第54页
        5.3.3 百花潭公园儿童活动场地优点与不足第54-55页
        5.3.4 新华公园儿童活动场地优点与不足第55页
        5.3.5 不同公园儿童活动场地综合评定结果分析第55-56页
6. 成都市区城市综合公园儿童活动场地优化提升策略第56-60页
    6.1 成都市区城市综合公园儿童活动场地主要特征第56页
        6.1.1 场地空间使用人群密度大第56页
        6.1.2 使用者来园停留时间较长第56页
        6.1.3 场地空间开阔,地形平坦第56页
    6.2 成都市区城市综合公园儿童活动场地存在的问题第56-58页
        6.2.1 城市综合公园儿童活动场地缺乏,且分布不均第56-57页
        6.2.2 活动类型单一,多以大型娱乐器械为主,其他方面有待提升第57页
        6.2.3 设施种类重复,缺乏创新和特色第57页
        6.2.4 空间划分不清晰第57-58页
        6.2.5 公共服务设施有待完善第58页
        6.2.6 植物种类单一第58页
    6.3 成都市区城市综合公园儿童活动场地优化改进策略第58-60页
        6.3.1 统筹规划,提供便民的儿童活动场地第58页
        6.3.2 丰富活动类型,激发儿童多方面潜能第58-59页
        6.3.3 实现场地空间布局合理化第59页
        6.3.4 从使用者角度出发,完善场地内服务设施第59-60页
        6.3.5 合理规划植物配置,构建良好活动环境第60页
7. 结语第60-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致谢第65-66页
附录第66-6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都市农业主题下的老年疗养院景观设计初探--以成都市双流区乐龄农庄为例
下一篇:城市绿色基础设施(GI)网络构建与规划策略研究--以四川天府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