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次 | 第7-9页 |
1 引言 | 第9-11页 |
2 问题的提出:民间融资的信息监测和服务机构制度的必要性 | 第11-19页 |
·民间融资信息监测的必要性 | 第11-13页 |
·信息不对称的存在 | 第11-12页 |
·民间融资信息监测与国家宏观调控 | 第12页 |
·民间融资信息监测与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 | 第12页 |
·民间融资信息监测与公民合法财产权保护和社会稳定 | 第12-13页 |
·民间融资服务机构的提出——现实呼唤民间融资合法有效的服务机构 | 第13-19页 |
·民间融资发展环境的缺失 | 第13-15页 |
·民间融资管理的行政化和刑事化 | 第15-19页 |
3 民间融资信息监测和服务机构制度的前提和基础 | 第19-27页 |
·信息监测的法理依据和前提条件 | 第19-21页 |
·信息监测与金融立法 | 第19-20页 |
·信息监测的公权力来源 | 第20-21页 |
·民间融资服务机构的运行基础和机制 | 第21-27页 |
·民间融资服务机构的运行基础 | 第21-23页 |
·民间融资服务机构的运行机制 | 第23-27页 |
4 民间融资信息监测和服务机构的制度构建 | 第27-40页 |
·民间融资信息监测制度的构建 | 第27-30页 |
·信息监测的内容 | 第27页 |
·信息监测的主体 | 第27-29页 |
·信息监测的方式 | 第29页 |
·信息监测的法律保障 | 第29-30页 |
·民间融资服务机构的模式构建 | 第30-40页 |
·民间融资服务机构的模式内涵和特点 | 第30-33页 |
·民间融资服务机构的功能和业务 | 第33-37页 |
·间融资服务机构的规制与监管 | 第37-40页 |
5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作者简历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