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 绪论 | 第9-34页 |
| 一、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 二、研究现状的回顾与检讨 | 第11-26页 |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第26-31页 |
| 四、研究意义与思路 | 第31-32页 |
| 五、研究方法与重难点 | 第32-34页 |
| 第一章 先秦君臣术数政治心理的发生轨迹 | 第34-49页 |
| 一、尧舜禹时期"君道"、"臣道"与君臣关系特征 | 第34-37页 |
| 二、夏、商、西周三代"君道"、"臣道"与君臣关系特征 | 第37-43页 |
| 三、春秋、战国时期"君道"、"臣道"与君臣关系特征 | 第43-49页 |
| 第二章 先秦君臣术数政治心理产生的学术背景 | 第49-77页 |
| 一、儒家君臣关系论 | 第49-55页 |
| 二、道家君臣关系论 | 第55-62页 |
| 三、墨家君臣关系论 | 第62-66页 |
| 四、名家、纵横家、兵家、杂家君臣关系论 | 第66-77页 |
| 第三章 先秦君臣术数政治心理的学理基础、发生逻辑及其表现 | 第77-111页 |
| 一、法家术数政治思想概述 | 第77-92页 |
| 二、先秦君臣术数政治心理发生逻辑:君臣角色心理及其表现 | 第92-100页 |
| 三、先秦君臣术数政治心理发生逻辑:君臣角色互动心理及其表现 | 第100-111页 |
| 第四章 先秦君臣术数政治心理影响下的秦汉"君"与"臣" | 第111-128页 |
| 一、先秦君臣术数政治心理影响下的秦汉之"君" | 第111-116页 |
| 二、先秦君臣术数政治心理影响下的秦汉之"臣" | 第116-124页 |
| 三、先秦君臣术数政治心理影响下的秦汉特殊"臣子" | 第124-128页 |
| 第五章 先秦君臣术数政治心理再思考 | 第128-134页 |
| 一、学理与史实双维视角下先秦君臣术数政治心理的再思考 | 第128-130页 |
| 二、西方政治心理学视角下先秦君臣术数政治心理的再思考 | 第130-132页 |
| 三、东亚国际关系视角下先秦君臣术数政治心理的再思考 | 第132-134页 |
| 结论 | 第134-1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6-148页 |
| 后记 | 第148-152页 |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