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研究--基于成都市温江区的实践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1 绪论 | 第11-22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简要述评 | 第17-18页 |
·研究方案 | 第18-21页 |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 第20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研究的创新及不足 | 第21-22页 |
·研究的创新 | 第21页 |
·研究的不足 | 第21-22页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 | 第22-23页 |
·城郊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 | 第23页 |
·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城乡统筹理论 | 第23-24页 |
·新型城镇化建设理论 | 第24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页 |
·要素流动与集聚理论 | 第24-26页 |
3 城郊旅游引导新型城镇化的实现及作用 | 第26-32页 |
·城郊旅游引导新型城镇化的条件 | 第26-28页 |
·城镇居民旅游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增加 | 第26-27页 |
·城郊旅游产业独特的吸引力 | 第27页 |
·政府重视城郊旅游产业发展 | 第27页 |
·城郊旅游产业集群发展 | 第27-28页 |
·城郊旅游引导新型城镇化的实现过程 | 第28-30页 |
·城郊旅游产业提供产业动力 | 第28页 |
·城郊旅游产业实现人口聚集 | 第28页 |
·城郊旅游产业完善基础设施 | 第28-29页 |
·城郊旅游产业解决住房问题 | 第29页 |
·城郊旅游产业配套公共服务 | 第29-30页 |
·城郊旅游引导新型城镇化的作用 | 第30-32页 |
·促使农民身份转变,增加农民收入 | 第30页 |
·利用生态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 第30-31页 |
·农民实现就地城镇化 | 第31页 |
·加快城乡统筹进程 | 第31-32页 |
4 温江区城郊旅游引导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实践 | 第32-44页 |
·城郊旅游综合体建设实践 | 第32-36页 |
·城郊旅游综合体建设实践的成功案例 | 第32-33页 |
·城郊旅游综合体建设实践的基本特征 | 第33-35页 |
·城郊旅游综合体建设实践的主要经验 | 第35-36页 |
·城郊旅游城镇建设实践 | 第36-40页 |
·城郊旅游城镇建设实践的成功案例 | 第36-38页 |
·城郊旅游城镇建设实践的基本特征 | 第38-39页 |
·城郊旅游城镇建设实践的主要经验 | 第39-40页 |
·城郊旅游新农村社区建设实践 | 第40-44页 |
·城郊旅游新农村社区建设实践的成功案例 | 第40-41页 |
·城郊旅游新农村社区建设实践的基本特征 | 第41-42页 |
·城郊旅游新农村社区建设实践的主要经验 | 第42-44页 |
5 温江区城郊旅游引导新型城镇化的实践效果评价 | 第44-52页 |
·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4-47页 |
·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44页 |
·评价体系的分析 | 第44-45页 |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5-47页 |
·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47-48页 |
·数据来源说明 | 第48页 |
·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城郊旅游产业对温江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分析 | 第50-52页 |
6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 第52-55页 |
·主要结论 | 第52页 |
·政策启示 | 第52-55页 |
·从根本上突破有关的制度障碍 | 第52-53页 |
·拓宽新型城镇化的投融资渠道 | 第53页 |
·推进休闲旅游产业集群式发展 | 第53-54页 |
·搭建以人为本的基层治理平台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件:表8 相关指标的统计数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