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地方城市经济论文

凉山州县域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和路径选择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导论第9-19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理论意义第10页
     ·现实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1-16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3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5页
     ·国内外文献评述第15-16页
   ·研究内容第16页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16-18页
     ·研究方法第16-17页
     ·研究思路第17-18页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18-19页
     ·研究的创新第18-19页
     ·研究的不足第19页
2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9-23页
   ·“集聚—扩散”理论第19-20页
     ·“集聚—扩散”理论的基本解释第19-20页
     ·“集聚—扩散”理论的政策含义第20页
   ·“推力—拉力”理论第20-21页
     ·“推力—拉力”理论的基本解释第20页
     ·“推力—拉力”理论的政策含义第20-21页
   ·“核心—外围”理论第21-22页
     ·“核心—外围”理论的基本解释第21页
     ·“核心—外围”理论的政策含义第21-22页
   ·增长极理论第22页
     ·增长极理论的基本解释第22页
     ·增长极理论的政策含义第22页
   ·小城镇理论第22-23页
     ·小城镇理论的基本解释第22-23页
     ·小城镇理论的政策含义第23页
3 凉山州县域城镇化的现状分析第23-34页
   ·凉山州县域城镇化发展概况第23-28页
     ·凉山州县域城镇化率比较分析第23-26页
     ·凉山州县域城镇数量以及等级结构第26-27页
     ·凉山州县域城镇化空间布局第27-28页
   ·凉山州县域城镇化建设的传统模式第28-30页
     ·行政中心与行政区划调整带动模式第28-29页
     ·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模式第29页
     ·扶贫开发模式第29-30页
     ·灾后重建模式第30页
   ·凉山州县域城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第30-31页
     ·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第30页
     ·城镇体系逐步完善第30-31页
     ·城镇特色产业初步形成第31页
     ·城镇集聚效应突显,城市辐射能力增强第31页
   ·凉山州县域城镇化面临的问题第31-34页
     ·交通基础设施相当落后第31-32页
     ·产业支撑能力严重不足第32页
     ·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第32-33页
     ·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第33页
     ·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紧张,建设资金缺乏第33-34页
4 基于凉山四县的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第34-54页
   ·凉山四县城镇化动力机制组成部分第34-35页
   ·凉山四县城镇化的初始动力分析第35-40页
     ·农业经济发展推进城镇化第36-37页
     ·农业机械化水平催生城镇化第37-38页
     ·主要农产品产量支撑城镇化第38页
     ·凉山四县城镇化的初始动力评估第38-40页
   ·凉山四县城镇化的根本动力分析第40-45页
     ·第二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拉动城镇化第41-42页
     ·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的相互影响第42页
     ·工业化发展阶段与城镇化发展阶段呈正相关第42-43页
     ·第二产业产值及产业结构拉动城镇化第43-44页
     ·凉山四县城镇化的根本动力评估第44-45页
   ·凉山四县城镇化的持续动力分析第45-48页
     ·第三产业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第46-47页
     ·凉山四县城镇化的持续动力评估第47-48页
   ·凉山四县城镇化的外在动力分析第48-50页
   ·凉山四县城镇化的综合动力比较第50-54页
5 凉山州县域城镇化路径选择第54-56页
   ·以现代农牧业牵引的“分散式”城镇化道路第54-55页
   ·以工业和资源驱动的“集中式”城镇化道路第55页
   ·以第三产业为导向的旅游景区城镇化道路第55-56页
   ·以政府政策为引导的民族文化发展城镇化道路第56页
6 研究结论第56-57页
7 凉山州县域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第57-60页
参考文献第60-66页
致谢第66-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川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
下一篇:城郊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研究--基于成都市温江区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