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缘起 | 第11-19页 |
(一) 何谓“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11-13页 |
1.“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由来 | 第11-12页 |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般理解 | 第12-13页 |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 第13-16页 |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然特征 | 第14-15页 |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特征 | 第15-16页 |
(三)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 第16-19页 |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 第16-18页 |
2、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意义 | 第18-19页 |
二、国际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的考察与比较 | 第19-26页 |
(一) 国际社会及其他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 第19-23页 |
1、国家层面的保护立法 | 第20-21页 |
2、国际层面的保护立法 | 第21-23页 |
(二) 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立法 | 第23-24页 |
(三) 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 | 第24-26页 |
1、全面开展保护工作 | 第24-25页 |
2、全面开展普查,逐步形成保护体系 | 第25页 |
3、开启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文化生态博物馆建设 | 第25-26页 |
4、传承人的认定和资助走入正轨 | 第26页 |
三、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立法与保护现状 | 第26-38页 |
(一)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 第26-28页 |
1、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状 | 第26-27页 |
2、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与特色 | 第27-28页 |
(二)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 | 第28-30页 |
1、传承人的不断减少和老龄化 | 第28-29页 |
2、一些民族语言、文字和民族习俗正在消亡 | 第29页 |
3、不正当利用现象普遍 | 第29-30页 |
(三)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严峻局面的原因分析 | 第30-33页 |
1、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第30-32页 |
2、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技艺掌握比较难 | 第32页 |
3、现代文明、外来文化冲击 | 第32页 |
4、政策法规机制缺陷,无限制的开发利用 | 第32-33页 |
(四)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法律保护制度分析 | 第33-38页 |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 第33-35页 |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保护条例》 | 第35-36页 |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方立法之有特征 | 第36-38页 |
四、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建议 | 第38-46页 |
(一) 现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1、立法目标存在重保护轻开发的倾向 | 第38-39页 |
2、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权利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 | 第39页 |
3、缺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惠益分享相关规定 | 第39-40页 |
4、统筹不顺 | 第40页 |
5、一些制度规定原则性强 | 第40页 |
(二)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 第40-42页 |
1、缺乏保护经费 | 第40-41页 |
2、传承渠道不畅 | 第41页 |
3、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还没开展起来 | 第41页 |
4、宣传不力,公众的保护意识淡薄 | 第41-42页 |
(三)完善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度的建议 | 第42-46页 |
1、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项经费管理 办法》 | 第42页 |
1、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项经费管理 办法》 | 第42-43页 |
2、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 定与管理暂行办法》 | 第43-44页 |
3、制定特别法,进行分别保护 | 第44页 |
4、制定文化生态保护办法,建立文化生态立保护机制 | 第44页 |
5、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的运作体系 | 第44-45页 |
6、开创学校教育保护机制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注释 | 第47-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