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

山地城市设计的地域适应性理论与方法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22页
1 绪论第22-50页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22-24页
     ·选题背景第22-23页
     ·研究意义第23-24页
   ·主要概念的界定第24-30页
     ·地域适应性第24-25页
     ·城市设计第25-26页
     ·山地城市设计第26-30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30-45页
     ·城市设计研究第30-37页
     ·山地城市规划设计研究第37-42页
     ·地域性规划设计研究第42-45页
   ·论文研究内容及方法第45-50页
     ·研究的内容第45-46页
     ·研究的方法第46-48页
     ·研究框架第48-50页
2 传统山地城镇建设实践与思想第50-88页
   ·国内外山地城镇建设实例分析第50-69页
     ·国外山地城镇建设实践第50-61页
     ·国内山地城镇建设实践第61-69页
   ·国内外山地城镇营建理论梳理第69-80页
     ·古代营建理论第69-75页
     ·现代营建理论第75-80页
   ·山地城镇建设实践与理论规律总结第80-87页
     ·城镇形态的表征规律第81-85页
     ·城镇营建的内在机制第85-87页
   ·本章小结第87-88页
3 山地城市设计与建设现状问题剖析第88-98页
   ·问题表征梳理第88-92页
     ·崇敬自然山水的传统遗失第88-89页
     ·套用平原城市的处理方式第89-90页
     ·缺乏针对性的技术规范第90-91页
     ·实践过程中特色遗失、灾害频发第91-92页
   ·问题诱因分析第92-95页
     ·规模的增长第92-93页
     ·目标的功利第93-94页
     ·技术的进步第94页
     ·文化的多元第94-95页
   ·实质矛盾总结第95-97页
     ·空间拓展与传统营建方式的矛盾第95-96页
     ·规模增长与既有承载能力的矛盾第96页
     ·功能更新与地域文脉传承的矛盾第96-97页
   ·本章小结第97-98页
4 山地城市设计的地域适应性理论建构第98-156页
   ·适应性理念的发展与引介第98-106页
     ·适应性的概念及其发展第98-105页
     ·适应理论的核心内容第105-106页
   ·山地城市设计要素梳理第106-124页
     ·城市设计的定义与内涵第106-115页
     ·相关研究中的要素总结第115-119页
     ·山地城市设计要素提取第119-124页
   ·山地地域性影响因素分析第124-133页
     ·地域性的概念与内涵第124-126页
     ·山地城市设计地域性影响因子提取第126-133页
   ·基于地域适应性的山地城市设计理论第133-154页
     ·山地城市设计的地域适应观第134-135页
     ·典型适应思维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第135-146页
     ·典型适应模式及其在设计中的体现第146-154页
   ·本章小结第154-156页
5 契合地形条件的山地城市设计第156-212页
   ·顺——从动适应地形的用地、空间及交通组织第156-175页
     ·因地制宜的功能布局第157-160页
     ·不中规矩的形态组织第160-165页
     ·随形就势的道路交通第165-175页
   ·用——协动适应地形的景观与绿地规划第175-197页
     ·因借山水的景观与视线设计第176-190页
     ·量体裁衣的绿地与环境处理第190-197页
   ·改——能动适应地形的场地与道路设计第197-210页
     ·挖填平衡的场地设计第198-206页
     ·截弯取直的道路优化第206-210页
   ·本章小结第210-212页
6 兼顾环境特征的山地城市设计第212-248页
   ·防——从动适应环境的灾害防御第212-226页
     ·避让灾患的用地选址第213-218页
     ·疏导灾患的空间组织第218-222页
     ·防治灾害的避难规划第222-226页
   ·调——协动适应环境的宜居调节第226-237页
     ·建筑布置与日照环境的调节第226-231页
     ·空间组织与风环境的调节第231-235页
     ·空间结构与生态环境的调节第235-237页
   ·解——能动适应环境的容量疏解第237-246页
     ·功能与空间的疏散第238-242页
     ·交通与绿地的连接第242-246页
   ·本章小结第246-248页
7 传承空间文脉的山地城市设计第248-290页
   ·保——从动适应文脉的历史建成环境保护第248-260页
     ·城镇格局的保护第250-253页
     ·建筑簇群的保护第253-256页
     ·空间地标的保护第256-260页
   ·承——协动适应文脉的典型形式与技法传承第260-281页
     ·典型空间组织方式的传承第261-266页
     ·典型建筑布置方式的传承第266-275页
     ·典型色彩配搭方式的传承第275-281页
   ·扬——能动适应文脉的山地文化抽象扬显第281-288页
     ·象征山水精神的标志景观第283-285页
     ·演绎山城意境的建筑布置第285-286页
     ·凸显山地氛围的环境空间第286-288页
   ·本章小结第288-290页
8 结语第290-294页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290-294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290-291页
     ·论文的不足之处第291-294页
致谢第294-296页
参考文献第296-308页
附录第308-328页
 A.山地城市设计地域适应性方法应用第308-328页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328页

论文共3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路隧道节理围岩锚杆荷载传递规律及锚固功效研究
下一篇:多维度典型形貌纳米二氧化锡基烃类气体传感器的检测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