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典型边坡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废弃边坡概念与相关研究 | 第11-15页 |
·废弃边坡概念 | 第11页 |
·废弃边坡类型划分与治理研究 | 第11-15页 |
·立地类型划分研究 | 第15-16页 |
·森林立地 | 第15-16页 |
·森林立地类型 | 第16页 |
·林业生态区划研究 | 第16-17页 |
·微立地类型研究 | 第17-20页 |
·国内外微立地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微立地类型划分研究 | 第18-20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0-27页 |
·地理位置 | 第20页 |
·地质地貌 | 第20-21页 |
·气候 | 第21-23页 |
·气温 | 第21页 |
·风资源 | 第21-22页 |
·太阳辐射 | 第22页 |
·降雨 | 第22-23页 |
·干燥度 | 第23页 |
·相对湿度 | 第23页 |
·土壤 | 第23-24页 |
·植被 | 第24-25页 |
·北京森林立地类型特点 | 第25页 |
·北京林业生态区划特点 | 第25-27页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7-33页 |
·研究内容 | 第27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研究思路 | 第27-28页 |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研究方法 | 第29-33页 |
4 北京典型边坡立地因子研究 | 第33-44页 |
·边坡海拔与地貌因子 | 第33页 |
·边坡类别与特性 | 第33-34页 |
·边坡地温动态变化研究 | 第34-35页 |
·边坡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 | 第35-38页 |
·土壤平均含水率 | 第35-37页 |
·坡向与土壤水分关系 | 第37页 |
·不同深度下的土壤水分 | 第37-38页 |
·边坡土壤硬度 | 第38-41页 |
·边坡土壤理化性质 | 第41页 |
·坡向与太阳辐射的关系研究 | 第41-42页 |
·坡向与空气湿度的关系研究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5 北京典型边坡稳定性研究 | 第44-57页 |
·粗糙度分级 | 第44-47页 |
·岩质边坡粗糙度分级 | 第45-46页 |
·堆体边坡粗糙度分级 | 第46-47页 |
·堆体边坡粒径级配研究 | 第47-48页 |
·岩质边坡风化程度量化分级 | 第48-49页 |
·裂隙密度分级 | 第49页 |
·裂隙平均宽度分级 | 第49-50页 |
·填充物程度量化分级 | 第50页 |
·浮石与涌水分析 | 第50-51页 |
·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51-56页 |
·边坡稳定性等级评价 | 第51-52页 |
·影响因素稳定性权重值 | 第52-53页 |
·影响因素的分级赋值 | 第53页 |
·岩质边坡稳定性的评价 | 第53-54页 |
·堆体边坡的稳定性评价 | 第54-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6 北京典型边坡立地条件类型划分 | 第57-82页 |
·立地因子指标体系 | 第57-58页 |
·边坡立地类型划分 | 第58-62页 |
·共性因子提取 | 第58页 |
·数量化计算 | 第58-62页 |
·岩质边坡微立地类型划分 | 第62-73页 |
·选择主成分 | 第67-70页 |
·岩质边坡微立地类型及特征 | 第70-73页 |
·堆体边坡微立地类型划分 | 第73-80页 |
·选择主成分 | 第73-78页 |
·堆体边坡微立地类型划分 | 第78-80页 |
·北京典型边坡地立地类型系统 | 第80-82页 |
7 北京典型边坡微立地植被恢复建议 | 第82-105页 |
·植被群落分布研究 | 第82页 |
·植物种分布特点 | 第82-84页 |
·优势物种研究 | 第84-89页 |
·植被群落研究 | 第89-91页 |
·不同海拔的植被分布规律 | 第91-94页 |
·不同坡度的植被分布研究 | 第94-95页 |
·不同坡向的植被分布规律 | 第95-96页 |
·植被恢复建议 | 第96-104页 |
·小结 | 第104-105页 |
8 结论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4页 |
附表一 | 第114-118页 |
附表二 | 第118-120页 |
附图 | 第120-126页 |
个人简介 | 第126-127页 |
导师简介 | 第127-128页 |
成果清单 | 第128-129页 |
致谢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