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功利主义价值观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绪论 | 第10-17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创新点和不足 | 第16-17页 |
2.相关概念和理论综述 | 第17-21页 |
·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功利主义 | 第17页 |
·价值观 | 第17-18页 |
·功利主义价值观 | 第18页 |
·理论综述 | 第18-21页 |
·功利主义与功利主义价值观 | 第18-19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第19-20页 |
·马克思主义功利观 | 第20-21页 |
3.当代大学生功利主义价值观的现状 | 第21-35页 |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第21-23页 |
·调查对象 | 第21-22页 |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2页 |
·调查问卷的实施 | 第22-23页 |
·当代大学生功利主义价值观的表现 | 第23-34页 |
·理想信仰中的功利主义价值观 | 第23-24页 |
·思想观念中的功利主义价值观 | 第24-26页 |
·人际交往中的功利主义价值观 | 第26-29页 |
·学习行为中的功利主义价值观 | 第29-32页 |
·职业选择中的功利主义价值观 | 第32-34页 |
·当代大学生功利主义价值观的评价 | 第34-35页 |
4.当代大学生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形成原因 | 第35-48页 |
·当代大学生功利主义价值观形成的外部原因 | 第35-44页 |
·当代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 | 第35-36页 |
·市场经济中利益最大化原则的影响 | 第36-37页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偏差 | 第37-39页 |
·竞争压力的影响 | 第39-41页 |
·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缺失 | 第41页 |
·互联网和大众媒体的错误导向 | 第41-42页 |
·家庭教育中的功利化倾向 | 第42-44页 |
·大学生功利主义价值观形成的内部原因 | 第44-48页 |
·思想尚未发展成熟,辨别能力不强 | 第44-45页 |
·信仰缺失和精神空虚 | 第45-46页 |
·从众心理和模仿心理的影响 | 第46-48页 |
5.当代大学生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引导对策 | 第48-61页 |
·国家和社会层面的引导对策 | 第48-52页 |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 第48页 |
·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 第48-49页 |
·净化互联网和媒体环境 | 第49-50页 |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 第50-51页 |
·积极促进优秀传统道德观念的回归 | 第51-52页 |
·高校层面的引导对策 | 第52-55页 |
·完善评价体系,加强大学生综合教育 | 第52-53页 |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 | 第53-54页 |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 第54-55页 |
·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建设 | 第55页 |
·家庭层面的引导对策 | 第55-58页 |
·注重综合发展,淡化功利主义家庭氛围 | 第56-57页 |
·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 第57-58页 |
·个人层面的自我完善 | 第58-61页 |
·理性认识功利主义 | 第58-59页 |
·正确处理义利之间的关系 | 第59页 |
·在实践中实现义利的统一 | 第59-61页 |
6.结论 | 第61-62页 |
附录 | 第62-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