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利用N、O同位素技术研究太滆运河中氮的分布特征及来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插图清单第11-12页
附表清单第12-13页
引言第13-15页
1 序言第15-23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5-16页
   ·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原理第16-18页
     ·氮、氧同位素基本概念第16页
     ·环境中氮同位素的分馏第16-18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8-20页
     ·论基础第18-19页
     ·实验技术第19-20页
   ·研究内容第20-21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21-23页
2 研究方法第23-31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23-25页
   ·污染源样品的采集第25-26页
   ·环境水样的采集第26-28页
     ·采样点的选取第26-27页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第27-28页
   ·水样分析第28-31页
     ·监测项目第28页
     ·设备与仪器第28-29页
     ·离子处理方法第29-31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1-55页
   ·水体富营养化状态第31-35页
   ·利用N/P比评价滆湖水域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评估第35-39页
   ·示踪污染源混合模型的建立第39-43页
     ·定量化太滆运河水体中氮来源方法的确立第39-40页
     ·太滆运河水体中污染源同位素特征值第40-43页
   ·太滆运河水体中氮氧同位素值的分布第43-49页
     ·2013年04月太滆运河水体中氮氧同位素值的分布第43-45页
     ·2013年07月太滆运河水体中氮氧同位素值的分布第45-47页
     ·2013年11月太滆运河水体中氮氧同位素值的分布第47-49页
   ·太滆运河水体中氮污染源贡献估算第49-55页
     ·太滆运河水体中主要污染源的确定第49-52页
     ·太滆运河水体中污染源的季节贡献变化第52-55页
4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结论第55-56页
   ·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3页
附录A第63-64页
附录B第64-65页
附录C第65-67页
致谢第67-69页
作者简介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矿业城市表层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分布与富集研究--以淮南市大通区、田家庵区为例
下一篇:宿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变化趋势分析及水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