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6-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一、中国产能过剩的现状和思考 | 第8-9页 |
二、先发国家和后发国家的区分 | 第9-10页 |
三、发展梯度转移现象 | 第10页 |
四、潮涌现象以及相关理论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国际分工地位和产能过剩的联系:来自后发国家工业化进程的例子 | 第12-23页 |
一、国际分工的格局变化和后发国家的地位 | 第12-13页 |
(一) 产品内分工的主导地位 | 第12页 |
(二) 后发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 第12-13页 |
二、后发国家的追赶和产能过剩 | 第13-23页 |
(一) “出口导向”和过度竞争 | 第13-15页 |
(二) 模仿创新与产能过剩:一个智猪博弈 | 第15-17页 |
(三) 产能过剩的背景:工业化后期 | 第17-23页 |
第三章 中国产能过剩问题所处背景:中国的工业化阶段及国际分工地位 | 第23-29页 |
一、中国目前所处的工业化阶段和重工业的发展 | 第23-26页 |
二、中国所处的国际分工地位与产业产能过剩之间的联系 | 第26-29页 |
第四章 国际分工地位与产能过剩联系的计量测度 | 第29-33页 |
一、模型的建立 | 第29页 |
二、模型设定 | 第29-31页 |
三、实证分析结果和简单的结论 | 第31-33页 |
第五章 产能过剩的影响 | 第33-36页 |
一、产能过剩遏制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 | 第33-34页 |
二、产能过剩是目前中国严重的环境问题的重要诱因 | 第34-35页 |
三、产能过剩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 第35-36页 |
第六章 产能过剩的治理 | 第36-38页 |
一、将国内市场作为主要市场,避免以劣势地位参与国际分工体系 | 第36页 |
二、通过技术进步实现国际分工地位的提高和产业结构升级 | 第36-37页 |
三、扭转地方政府短期政绩观 | 第37-38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