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船舶紧急疏散顺序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第2章 元胞自动机基本理论 | 第17-25页 |
| ·元胞自动机(CA)理论概述 | 第17-21页 |
| ·思想基础 | 第17页 |
| ·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定义 | 第17-18页 |
| ·元胞自动机模型组成结构 | 第18-21页 |
| ·元胞自动机模型的特点 | 第21页 |
| ·几种经典的交通流CA模型 | 第21-23页 |
| ·WOLFRAM 184 号模型 | 第21-22页 |
| ·NS模型 | 第22-23页 |
| ·BML模型 | 第23页 |
| ·模型可行性研究 | 第23-24页 |
| ·可行性分析 | 第23-24页 |
| ·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24页 |
| ·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船舶紧急疏散特征分析 | 第25-31页 |
| ·船舶紧急疏散流程 | 第25-27页 |
| ·初始阶段 | 第27页 |
| ·离泊阶段 | 第27-28页 |
| ·航行阶段 | 第28-30页 |
| ·安全航速 | 第28页 |
| ·安全间距 | 第28-29页 |
| ·航行规定 | 第29页 |
| ·疏散效率 | 第29-30页 |
| ·小结 | 第30-31页 |
| 第4章 船舶紧急疏散CA演化模型 | 第31-38页 |
| ·模型描述 | 第31页 |
| ·模型假设 | 第31-32页 |
| ·模型参数 | 第32-36页 |
| ·元胞空间 | 第32-33页 |
| ·元胞状态 | 第33页 |
| ·邻居状态函数 | 第33-34页 |
| ·边界条件 | 第34页 |
| ·更新规则 | 第34-36页 |
| ·数值仿真流程 | 第36-37页 |
| ·小结 | 第37-38页 |
| 第5章 实例分析 | 第38-53页 |
| ·厦门港概况 | 第38-44页 |
| ·航道 | 第39-40页 |
| ·锚地 | 第40页 |
| ·厦门港泊位概况 | 第40-42页 |
| ·交通流特征 | 第42-44页 |
| ·主航道通航标准 | 第44页 |
| ·厦门港船舶紧急疏散数值模拟 | 第44-52页 |
| ·模拟范围与条件假设 | 第44-45页 |
| ·初始方案 | 第45页 |
| ·顺序改进 | 第45页 |
| ·迭代收敛 | 第45-46页 |
|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6-50页 |
| ·对比验证 | 第50-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3-54页 |
| ·总结 | 第53页 |
| ·不足和展望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附录 | 第58-60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