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大气中细颗粒物的概述 | 第8-13页 |
| ·PM_(2.5)的简介 | 第9页 |
| ·PM_(2.5)的来源 | 第9页 |
| ·PM_(2.5)对人体的危害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 ·研究方案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常州市概况 | 第13-20页 |
| ·区域概况 | 第13-14页 |
| ·社会发展情况 | 第14页 |
| ·经济发展状况 | 第14-15页 |
| ·常州市能源消费及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 | 第15-20页 |
| ·工业废气 | 第15-19页 |
| ·工业污染源及能源消耗 | 第15-16页 |
| ·大气工业污染源的构成及分布 | 第16-19页 |
| ·生活废气 | 第19页 |
| ·机动车废气 | 第19页 |
| ·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变化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常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 第20-22页 |
| ·大气污染物环境浓度的年变化 | 第20页 |
| ·大气污染物月度浓度的变化 | 第20-21页 |
| ·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21-22页 |
| 第四章 源与受体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 第22-34页 |
| ·大气颗粒物排放源类的分类和识别研究 | 第22-24页 |
| ·排放源的分类 | 第22-23页 |
| ·常州市颗粒物排放源类的识别 | 第23-24页 |
| ·PM_(2.5) 排放源类样品的采集 | 第24-25页 |
| ·源样品的采集 | 第24-25页 |
| ·城市扬尘的采集 | 第24页 |
| ·煤烟尘的采集 | 第24页 |
| ·机动车尾气尘的采集 | 第24页 |
| ·建筑水泥尘的采集 | 第24页 |
| ·钢铁尘的采集 | 第24页 |
| ·二次粒子 | 第24-25页 |
| ·源样品的处理及其质量控制 | 第25-26页 |
| ·源样品的处理 | 第25-26页 |
| ·源样品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 第26页 |
| ·环境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第26-29页 |
| ·受体样品的采集种类 | 第27页 |
| ·采样仪器的选择 | 第27页 |
| ·采样滤膜的选择 | 第27页 |
| ·采样布点和采样高度 | 第27-28页 |
| ·采样周期和采样时间 | 第28页 |
| ·受体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 第28-29页 |
| ·受体采样的质量控制 | 第28页 |
| ·采样膜的前处理 | 第28-29页 |
| ·受体样品称量的质控 | 第29页 |
| ·源与受体样品的成分分析 | 第29-34页 |
| ·无机元素分析 | 第29-33页 |
| ·样品制备 | 第30页 |
| ·实验条件 | 第30-31页 |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1页 |
| ·PM_(2.5)样品中元素分析的检出限及线性范围 | 第31-32页 |
| ·精密度和准确度实验 | 第32-33页 |
| ·离子分析 | 第33-34页 |
| ·样品的前处理 | 第33页 |
| ·实验条件 | 第33-34页 |
| 第五章 常州市PM_(2.5)浓度及金属元素污染特征 | 第34-43页 |
| ·PM_(2.5)污染特征 | 第34-39页 |
| ·PM_(2.5)的时间分布特征 | 第34-38页 |
| ·PM_(2.5)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38-39页 |
| ·PM_(2.5)中金属元素污染特征 | 第39-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六章 常州市颗粒物成分特征分析及源解析 | 第43-54页 |
| ·PM_(2.5)源成分谱特征分析 | 第43-48页 |
| ·常州市受体成分特征的研究 | 第48-50页 |
| ·常州市颗粒物主要化学组分特征分析 | 第48-49页 |
| ·常州市不同季节受体中化学组成特征分析 | 第49-50页 |
| ·来源解析结果 | 第50-53页 |
| ·常州市2013年夏季、秋季颗粒物源解析结果 | 第50-51页 |
| ·常州市2014年冬季、春季颗粒物源解析结果 | 第51-52页 |
| ·常州市 2013-2014 年颗粒物源解析结果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七章 常州市大气PM_(2.5)污染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建议 | 第54-58页 |
| ·PM_(2.5)污染成因分析 | 第54-55页 |
| ·防治对策建议 | 第55-58页 |
| ·控制燃煤污染 | 第55页 |
| ·控制城市扬尘 | 第55-56页 |
| ·控制汽车尾气 | 第56页 |
| ·工业粉尘的治理 | 第56页 |
| ·给政府部门的一些建议 | 第56-58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 ·研究结论 | 第58-59页 |
| ·展望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