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20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10-11页 |
(二)语言性别差异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1.语言性别差异的国内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2.语言性别差异的国外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三)拒绝言语行为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1.拒绝言语行为的国内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2.拒绝言语行为的国外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四)基本思路及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基本思路 | 第16页 |
2.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五)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理论依据 | 第17-18页 |
2.研究方法 | 第18页 |
(六)语料来源 | 第18-20页 |
一、拒绝言语行为的性质及其类型 | 第20-28页 |
(一)拒绝言语行为的性质 | 第20-22页 |
1.拒绝言语行为的界定 | 第20-21页 |
2.拒绝言语行为的特征 | 第21-22页 |
(二)拒绝言语行为的类型 | 第22-28页 |
1.直接拒绝 | 第22-23页 |
2.间接拒绝 | 第23-25页 |
3.虚假拒绝 | 第25-26页 |
4.反诘拒绝 | 第26-28页 |
二、拒绝言语行为会话模式的性别差异 | 第28-36页 |
(一)拒绝言语行为性别分布情况 | 第28-30页 |
(二)性别差异在拒绝会话模式层面的表征 | 第30-36页 |
1.拒绝会话模式层面的表征 | 第30-33页 |
2.拒绝会话模式层面表征的性别差异 | 第33-36页 |
三、拒绝言语行为应用策略的性别差异 | 第36-43页 |
(一)拒绝言语行为应用策略类型 | 第36-40页 |
1.拒绝主体的拒绝策略类型 | 第36-39页 |
2.拒绝客体的策略类型 | 第39-40页 |
(二)拒绝言语行为策略实施的性别差异 | 第40-43页 |
1.请求类拒绝言行为和给予类拒绝言语行为 | 第40-41页 |
2.建议类拒绝言语行为和命令类拒绝言语行为 | 第41-43页 |
四、拒绝言语行为性别差异的生成机制 | 第43-47页 |
(一)心理差异原因 | 第43-44页 |
(二)语义感知差异原因 | 第44-45页 |
(三)文化意识形态原因 | 第45页 |
(四)社会变量差异原因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 | 第51-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