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前言 | 第8-14页 |
·脱落酸的发现、生理功能及合成 | 第8-10页 |
·ABA的发现 | 第8页 |
·脱落酸的生理作用 | 第8-9页 |
·ABA的生物合成 | 第9-10页 |
·高等植物NCED基因的研究 | 第10-12页 |
·NCED基因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模式植物拟南芥的NCED基因 | 第11页 |
·NCED基因功能的研究 | 第11-12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2 TaNCED3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14-27页 |
·实验材料 | 第14-15页 |
·植物材料 | 第14页 |
·菌株和载体 | 第14页 |
·实验试剂 | 第14页 |
·仪器设备 | 第14-15页 |
·实验方法 | 第15-20页 |
·小麦Total RNA提取 | 第15页 |
·小麦Total RNA的纯化 | 第15-16页 |
·反转录反应 | 第16-17页 |
·小麦TaNCED3基因的PCR扩增 | 第17页 |
·PCR扩增产物的纯化和回收 | 第17-18页 |
·TaNCED3基因的克隆 | 第18-20页 |
·小麦TaNCED3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2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0-25页 |
·小麦Total RNA提取 | 第20-21页 |
·TaNCED3基因的克隆 | 第21-22页 |
·TaNCED3基因序列特征 | 第22-24页 |
·小麦TaNCED3蛋白与其他植物NCED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比对 | 第24-25页 |
·讨论 | 第25-27页 |
3 TaNCED3基因表达特性分析 | 第27-33页 |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植物材料 | 第27页 |
·实验试剂 | 第27页 |
·仪器设备 | 第27页 |
·方法 | 第27-30页 |
·材料处理 | 第27-28页 |
·Total RNA提取及检测 | 第28页 |
·反转录反应 | 第28-29页 |
·荧光实时定量PCR反应 | 第29-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2页 |
·小麦胁迫处理样品Total RNA提取 | 第30-31页 |
·胁迫条件下TaNCED3基因在小麦叶片中的表达 | 第31-32页 |
·讨论 | 第32-33页 |
4 TaNCED3基因转化拟南芥及阳性植株的筛选 | 第33-43页 |
·实验材料 | 第33-34页 |
·植物材料 | 第33页 |
·菌株与载体 | 第33页 |
·实验试剂 | 第33页 |
·设备仪器 | 第33-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9页 |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34-36页 |
·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 | 第36-37页 |
·拟南芥转化 | 第37-38页 |
·阳性植株筛选及PCR鉴定 | 第38-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39-40页 |
·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 | 第40-41页 |
·转基因拟南芥的鉴定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43页 |
5 转基因拟南芥生理指标测定 | 第43-49页 |
·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植物材料 | 第43页 |
·实验试剂 | 第43页 |
·设备仪器 | 第43-44页 |
·方法 | 第44-45页 |
·ABA含量测定 | 第44页 |
·气孔导度和失水率测定 | 第44-45页 |
·脯氨酸含量测定 | 第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ABA含量测定 | 第45-46页 |
·气孔导度和失水率的测定 | 第46-47页 |
·脯氨酸含量测定 | 第47-48页 |
·讨论 | 第48-49页 |
6 转基因拟南芥抗旱鉴定及种子萌发率测定 | 第49-54页 |
·实验材料 | 第49页 |
·植物材料 | 第49页 |
·实验试剂 | 第49页 |
·设备仪器 | 第49页 |
·方法 | 第49-50页 |
·转基因拟南芥耐旱性分析 | 第49-50页 |
·种子萌发率分析 | 第5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2页 |
·转基因拟南芥的耐旱性分析 | 第50-51页 |
·种子萌发分析 | 第51-52页 |
·讨论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A :培养基配方 | 第59-61页 |
附录B :DNA Makers | 第61-62页 |
附录C :载体图谱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