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三.研究的薄弱点和难点 | 第15-16页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6-18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二)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一部分 国共两党制度建设的基本依据 | 第18-27页 |
一.国共两党制度建设的现实依据 | 第19-24页 |
(一)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危局 | 第19-20页 |
(二) 经济发展落后及阶级结构的变化 | 第20-21页 |
(三) 民主价值观的广泛传播及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 | 第21-22页 |
(四) 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的经验教训 | 第22-23页 |
(五) 政党性质与地位不同对政党制度建设的影响 | 第23-24页 |
二.国共两党制度建设的主要理论依据 | 第24-27页 |
(一) 孙中山制度建设思想及国民党的理论发展 | 第24-25页 |
(二) 苏俄政党制度建设思想 | 第25-27页 |
第二部分 国共两党制度建设的发展演变 | 第27-40页 |
一.国民党制度建设的发展演变 | 第27-33页 |
(一) 1905-1923 年国民党制度建设 | 第27-29页 |
(二) 1924-1927 年国民党制度建设 | 第29-31页 |
(三) 1927-1937 年国民党制度建设 | 第31页 |
(四) 1938-1949 年国民党制度建设 | 第31-33页 |
二.共产党制度建设的发展演变 | 第33-40页 |
(一) 党的创建及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制度建设 | 第33-36页 |
(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制度建设 | 第36-37页 |
(三)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的制度建设 | 第37-38页 |
(四) 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的制度建设 | 第38-40页 |
第三部分 国共两党制度建设的具体比较分析 | 第40-71页 |
一.国共两党领导制度比较 | 第40-46页 |
(一) 集体领导制度——委员制 | 第40-44页 |
(二) 代表大会制度 | 第44-46页 |
二.国共两党组织制度比较 | 第46-62页 |
(一) 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 第46-50页 |
(二) 组织体系 | 第50-51页 |
(三) 基层组织制度 | 第51-59页 |
(四) 党员吸收制度 | 第59-62页 |
三.干部制度比较 | 第62-67页 |
四.国共两党的监督制度比较 | 第67-71页 |
第四部分 国共两党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 | 第71-78页 |
一.政党制度建设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进步理念 | 第71-73页 |
二.政党制度建设要适应中国特定的国情 | 第73-74页 |
三.政党制度建设要基于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目标的达成 | 第74-76页 |
四.政党制度建设要严肃党纪,提高制度执行力 | 第76-78页 |
结语 | 第78-79页 |
参考书目 | 第79-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