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建设与发展论文--工业区域规划与生产布局论文

中国区域工业能源效率时空效应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34页
   ·研究背景第16-19页
   ·研究意义第19-2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30页
     ·能源效率的定义和测算第20-27页
     ·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第27-30页
   ·论文研究内容第30-31页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第31-33页
     ·技术路线第31页
     ·研究方法第31-33页
   ·论文创新点第33-34页
第2章 中国区域工业能源效率的相关理论基础第34-47页
   ·相关理论基础第34-43页
     ·经济增长理论第34-38页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第38-39页
     ·经济收敛理论第39-40页
     ·环境经济学理论第40页
     ·空间经济学理论第40-43页
   ·基于场景理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理论分析框架第43-46页
     ·场景理论的基本思想第43-44页
     ·中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场景理论的构建第44-46页
     ·中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场景理论的学术价值第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3章 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测度与评价第47-70页
   ·能源效率测度模型第47-52页
     ·环境技术集第47-49页
     ·SBM-DEA 模型第49-52页
   ·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测度第52-59页
     ·投入产出指标说明及数据处理第52-54页
     ·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测度结果第54-59页
   ·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评价第59-61页
     ·两种测度结果的对比分析第59-60页
     ·两种测度结果的聚类分析第60-61页
   ·中国区域工业节能减排潜力分析第61-68页
     ·节能减排模型第61-62页
     ·区域工业节能潜力评价第62-65页
     ·区域工业减排潜力评价第65-68页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4章 中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空间差异收敛性分析第70-79页
   ·收敛性分析方法第70-72页
   ·工业能源效率收敛模型构建第72-74页
     ·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 收敛模型第72-73页
     ·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绝对 收敛模型第73页
     ·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条件 收敛模型第73-74页
     ·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俱乐部收敛模型第74页
   ·区域差异收敛性分析第74-77页
     ·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 收敛分析第74-76页
     ·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绝对 收敛分析第76-77页
     ·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条件 收敛分析第77页
     ·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俱乐部收敛分析第77页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5章 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空间效应分析第79-94页
   ·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因素体系的构建第79-83页
     ·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因素指标的选择第79-82页
     ·影响因素指标的数据来源与说明第82-83页
   ·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空间计量模型的建立第83-88页
     ·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空间相关性检验第84-86页
     ·空间计量模型的选择第86-88页
   ·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第88-93页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6章 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时间效应分析第94-108页
   ·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面板 VAR 模型构建第94-95页
   ·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的因素贡献率分析第95-98页
   ·影响因素变动对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冲击效应分析第98-107页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08-115页
   ·主要结论第108-110页
   ·政策和建议第110-113页
   ·展望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6页
致谢第126-12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第129-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研究
下一篇:非国有企业员工总体报酬感知、敬业度与工作绩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