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海沿岸钵水母种间遗传变异及LAMP检测技术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1.文献综述 | 第15-27页 |
·引言 | 第15页 |
·钵水母生活史 | 第15-18页 |
·钵水母有性繁殖世代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 第16-17页 |
·钵水母无性繁殖世代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 第17-18页 |
·水母不同生活史阶段形态鉴定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水母体 | 第18-19页 |
·螅状体 | 第19-20页 |
·碟状体 | 第20-21页 |
·基于分子生物学的水母种类检测方法 | 第21-26页 |
·DNA条形码 | 第21-22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22页 |
·DNA芯片技术 | 第22-23页 |
·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LAMP)技术 | 第23-26页 |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6-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2.黄渤海常见钵水母种间遗传变异研究 | 第27-39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27-30页 |
·样品采集 | 第27-29页 |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 第29-30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33页 |
·DNA提取方法 | 第30-31页 |
·DNA质量的检测 | 第31页 |
·PCR扩增体系及反应条件 | 第31-32页 |
·测序 | 第32页 |
·数据处理 | 第32-33页 |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33-37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3-34页 |
·PCR扩增 | 第34页 |
·遗传变异结果分析 | 第34-37页 |
讨论 | 第37-39页 |
3.白色霞水母LAMP检测方法建立 | 第39-51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39-40页 |
·样品采集 | 第39页 |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39-40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0页 |
·实验方法 | 第40-44页 |
·白色霞水母LAMP引物设计 | 第40页 |
·DNA提取 | 第40-41页 |
·白色霞水母LAMP反应体系建立 | 第41页 |
·白色霞水母LAMP反应结果检测 | 第41页 |
·白色霞水母LAMP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优化 | 第41-43页 |
·白色霞水母LAMP反应特异性验证 | 第43页 |
·白色霞水母LAMP反应灵敏性测试 | 第43-44页 |
·白色霞水母LAMP检测方法的实际应用 | 第44页 |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44-49页 |
·白色霞水母LAMP检测的最优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 | 第44-47页 |
·白色霞水母LAMP检测的特异性检测 | 第47页 |
·白色霞水母LAMP检测与PCR扩增的灵敏性比较 | 第47-48页 |
·白色霞水母LAMP检测方法的实际应用 | 第48-49页 |
讨论 | 第49-51页 |
4.海蜇LAMP检测方法建立 | 第51-63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51页 |
·样品采集 | 第51页 |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51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51页 |
·实验方法 | 第51-55页 |
·海蜇LAMP引物设计 | 第51-52页 |
·DNA提取 | 第52页 |
·海蜇LAMP反应体系建立 | 第52页 |
·海蜇LAMP反应结果的检测 | 第52-53页 |
·海蜇LAMP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优化 | 第53-54页 |
·海蜇LAMP反应特异性验证 | 第54页 |
·海蜇LAMP反应灵敏性测试 | 第54-55页 |
·海蜇LAMP检测方法的实际应用 | 第55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5-62页 |
·海蜇LAMP检测的最优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 | 第55-58页 |
·海蜇LAMP检测的特异性检测 | 第58页 |
·海蜇LAMP检测与PCR扩增的灵敏性比较 | 第58-59页 |
·海蜇LAMP检测方法的实际应用 | 第59-62页 |
讨论 | 第62-63页 |
5.总结、创新性与展望 | 第63-65页 |
·全文总结 | 第63-64页 |
·创新点 | 第64页 |
·课题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5页 |
作者简历 | 第75-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