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电池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 第12-13页 |
·电池管理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国外电池管理系统的发展状况 | 第13-14页 |
·国内电池管理系统的发展状况 | 第14-15页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2 磷酸铁锂离子动力电池特性与电池管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17-28页 |
·实验车型动力电池的选用 | 第17-20页 |
·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结构与性能指标 | 第20-22页 |
·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结构 | 第20-22页 |
·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组的性能指标 | 第22页 |
·磷酸铁锂离子动力电池特性分析 | 第22-26页 |
·放电特性 | 第22-24页 |
·充电特性 | 第24-25页 |
·磷酸铁锂电池的寿命 | 第25-26页 |
·电池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剩余电量估算方法的确定及策略研究 | 第28-39页 |
·影响剩余电量估算精度的因素[30][31] | 第28-29页 |
·常用的几种 SOC 估算方法及估计策略 | 第29-32页 |
·常用 SOC 估算方法介绍 | 第29-32页 |
·本研究选用的估算方法 | 第32页 |
·SOC估算实现过程 | 第32-38页 |
·动力电池模型的建立 | 第32-35页 |
·开路电压法对起始SOC 0的估算 | 第35-37页 |
·Ah 计量法在充放电过程中对SOC的估算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电池管理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 第39-51页 |
·电子元器件的选型 | 第39-43页 |
·主、从模块 MCU 的选择 | 第39-40页 |
·稳压芯片的选择 | 第40页 |
·CAN 收发器的选择 | 第40-41页 |
·数据存储芯片的选择 | 第41-42页 |
·A/D 转换芯片选择 | 第42页 |
·DC/DC 模块的选择 | 第42-43页 |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 | 第43页 |
·电源模块的设计 | 第43-45页 |
·采集模块的设计 | 第45-48页 |
·单体电压采集模块设计 | 第45-47页 |
·电流采集模块设计 | 第47-48页 |
·CAN 通信模块的设计 | 第48-49页 |
·数据存储模块的设计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5 电池管理系统底层软件的设计 | 第51-68页 |
·软件设计思想及其结构 | 第51-53页 |
·软件设计思想 | 第51页 |
·软件结构设计 | 第51-53页 |
·主控模块程序设计 | 第53-62页 |
·初始化子程序设计 | 第53-54页 |
·CAN 通讯底层驱动程序设计 | 第54-56页 |
·总电流检测子程序设计 | 第56-58页 |
·SOC 估算子程序设计 | 第58-60页 |
·故障诊断和报警 | 第60-62页 |
·从控模块程序设计 | 第62-67页 |
·初始化程序设计 | 第62-63页 |
·CAN 通讯底层驱动程序设计 | 第63页 |
·单体电压检测子程序设计 | 第63-65页 |
·电池包温度测量子程序设计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6 基于 LabVIEW 标定程序的单体电池电压测量实验 | 第68-76页 |
·LabVIEW 标定程序各功能模块 | 第68-71页 |
·LabVIEW 简介 | 第68页 |
·功能模块设计 | 第68-71页 |
·实验设备及连线方式 | 第71-72页 |
·单体电压采集数据的标定 | 第72-74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7 剩余里程预测及整车建模仿真 | 第76-87页 |
·汽车行驶功率需求及动力电池能量计算 | 第76-77页 |
·汽车行驶功率需求 | 第76-77页 |
·动力电池能量计算 | 第77页 |
·单位里程能耗计算和仿真工况的选择 | 第77-80页 |
·单位里程能耗计算 | 第77-79页 |
·仿真工况的选择 | 第79-80页 |
·基于 Cruise 整车模型仿真与分析 | 第80-86页 |
·Cruise 仿真软件介绍 | 第80页 |
·整车模型建立及主要参数设置 | 第80-82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82-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8 总结与展望 | 第87-89页 |
·全文总结 | 第87-88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88页 |
·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