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1页 |
·研究来源与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来源 | 第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理论意义 | 第16页 |
·现实意义 | 第16页 |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6-18页 |
·研究的基本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7-18页 |
·创新点 | 第18页 |
·研究视角的创新 | 第18页 |
·研究方法的创新 | 第18页 |
·研究方法和设计方案 | 第18-21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设计方案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1-30页 |
·技术创新网络的内涵界定 | 第21-23页 |
·现有理论对于技术创新网络的研究 | 第23-28页 |
·关系嵌入性理论对于技术创新网络节点强度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关系的研究 | 第23-24页 |
·结构嵌入性理论对于技术创新网络节点强度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关系的研究 | 第24页 |
·知识管理理论对技术创新的研究 | 第24-25页 |
·社会资本理论对技术创新的研究 | 第25-26页 |
·委托代理理论的激励机制分析 | 第26页 |
·网络组织理论 | 第26-27页 |
·系统动力学在创新网络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技术创新网络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现状 | 第28页 |
·综合述评 | 第28-30页 |
第三章 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构建和运行机制 | 第30-44页 |
·构建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必要性 | 第30-32页 |
·构建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条件 | 第32-33页 |
·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构成要素 | 第33-36页 |
·核心企业 | 第33-34页 |
·关联企业 | 第34页 |
·高校和科研机构 | 第34-35页 |
·政府 | 第35页 |
·中介机构 | 第35页 |
·金融机构 | 第35-36页 |
·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结构与特征 | 第36-38页 |
·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结构 | 第36-37页 |
·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特征 | 第37-38页 |
·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运行机制 | 第38-44页 |
·协调机制 | 第38-39页 |
·激励机制 | 第39-40页 |
·信任机制 | 第40-41页 |
·利益分配机制 | 第41-42页 |
·知识学习机制 | 第42-44页 |
第四章 网络环境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 | 第44-51页 |
·网络环境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概念界定 | 第44-47页 |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界定 | 第44-45页 |
·网络环境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 | 第45-47页 |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网络环境下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比较 | 第47-51页 |
第五章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与自主创新能力的互动机理 | 第51-58页 |
·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对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 | 第51-53页 |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技术创新网络的作用机理 | 第53页 |
·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与自主创新能力的互动作用机理分析 | 第53-55页 |
·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与自主创新能力的互动作用机理模型 | 第55-58页 |
第六章 互动作用机制建模方法和软件的选取与仿真分析 | 第58-75页 |
·互动作用机制建模方法的选取 | 第58-64页 |
·常用建模方法的特点 | 第58-60页 |
·系统动力学方法的特点 | 第60页 |
·系统动力学建模流程 | 第60-64页 |
·AnyLogic软件介绍 | 第64-68页 |
·仿真分析 | 第68-75页 |
·网络构成密度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 | 第69-70页 |
·网络联结程度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 | 第70-72页 |
·网络运行效率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 | 第72-73页 |
·专利数量和创新收入与技术创新网络的关系 | 第73-75页 |
第七章 我国典型企业利用技术创新网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75-85页 |
·我国典型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构建 | 第75-81页 |
·联想集团技术创新网络的构建 | 第75-78页 |
·华为公司技术创新网络的构建 | 第78-81页 |
·中国典型企业利用技术创新网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效果 | 第81-83页 |
·联想集团利用技术创新网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效果 | 第81页 |
·华为公司利用技术创新网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效果 | 第81-83页 |
·中国典型企业利用技术创新网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 | 第83-85页 |
第八章 企业利用技术创新网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 第85-8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9-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