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水中硫酸钡结垢规律及阻垢剂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 ·油田水结垢理论 | 第11-12页 |
| ·硫酸钡结垢机理 | 第12页 |
| ·结垢动力学 | 第12-13页 |
| ·油田结垢的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 ·油田阻垢剂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阻垢剂的阻垢机理 | 第16-18页 |
| ·研究方案 | 第18-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 ·理论依据 | 第21页 |
| ·主要成果 | 第21-22页 |
| 第2章 油田水中硫酸钡结垢规律 | 第22-3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 ·静态结垢滴定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 ·电导率实验方法 | 第23页 |
| ·动力学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 ·静态结垢滴定法研究硫酸钡结垢规律 | 第24-26页 |
| ·温度对结垢的影响 | 第24页 |
| ·盐含量对结垢的影响 | 第24-25页 |
| ·成垢离子浓度对结垢的影响 | 第25-26页 |
| ·电导率法研究硫酸钡结垢规律 | 第26-29页 |
| ·温度对结垢的影响 | 第26-27页 |
| ·盐含量对结垢规律的影响 | 第27-28页 |
| ·成垢离子浓度对结垢规律的影响 | 第28-29页 |
| ·电导率法研究硫酸钡结垢动力学 | 第29-37页 |
| ·反应速率常数 | 第31-35页 |
| ·活化能 | 第35-37页 |
| ·小结 | 第37-38页 |
| 第3章 聚环氧琥珀酸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 第38-47页 |
| ·实验方法 | 第38-41页 |
|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 ·合成步骤 | 第38-39页 |
| ·正交试验 | 第39-40页 |
| ·聚合物分子量测试方法 | 第40-41页 |
| ·红外测试方法 | 第4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6页 |
| ·宏观形貌 | 第41-42页 |
| ·阻垢剂性能初选 | 第42-43页 |
| ·阻垢剂分子结构 | 第43-45页 |
| ·阻垢剂分子量 | 第45-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第4章 聚环氧琥珀酸阻垢剂性能 | 第47-70页 |
|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 ·静态阻垢滴定实验方法 | 第47页 |
| ·电导率实验方法 | 第47页 |
| ·阻垢剂对动力学影响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 ·缓蚀性能评价方法 | 第48页 |
| ·静态阻垢滴定法研究聚环氧琥珀酸的阻垢性能 | 第48-51页 |
| ·阻垢剂加量 | 第48-49页 |
| ·温度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 ·盐含量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 第50页 |
| ·成垢离子浓度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 ·电导率法研究聚环氧琥珀酸的阻垢性能 | 第51-54页 |
| ·温度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 第51-53页 |
| ·盐含量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 第53页 |
| ·成垢离子浓度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 第53-54页 |
| ·聚环氧琥珀酸对硫酸钡结垢动力学的影响 | 第54-57页 |
| ·硫酸钡的微观形貌及成分分析 | 第57-59页 |
| ·聚环氧琥珀酸对高含成垢离子油田模拟水的阻垢性能 | 第59-62页 |
| ·阻垢剂加量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 第59-61页 |
| ·温度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 第61-62页 |
| ·聚环氧琥珀酸阻垢机理初探 | 第62-63页 |
| ·聚环氧琥珀酸在模拟水中的缓蚀性能 | 第63-69页 |
| ·缓蚀效果 | 第63-64页 |
| ·腐蚀产物膜的微观形貌及成分分析 | 第64-66页 |
| ·缓蚀电化学机制 | 第66-68页 |
| ·复配缓蚀剂对阻垢效果的影响 | 第68-69页 |
| ·小结 | 第69-70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 ·结论 | 第70页 |
| ·展望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