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

冒名处分他人之物的私法效果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引言第9-13页
 (一) 据以研究的案例及其问题第9-11页
 (二) 相关文献综述第11-12页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2页
 (四) 本文的结构第12-13页
一、冒名处分他人之物行为的法律性质第13-19页
 (一) 冒名处分他人之物行为法律性质认定的观点争议第13-17页
  1. 德国民法学界对此行为的观点第13-15页
  2. 我国台湾地区对此行为的观点第15-16页
  3. 我国大陆地区对此行为的观点第16-17页
 (二) 本文对此行为的观点第17-19页
  1. 冒名处分他人之物的行为不适用无权代理第17-19页
  2. 冒名处分他人之物的行为在一定条件下类推适用表见代理第19页
二、冒名处分他人之物合同的效力第19-25页
 (一) 相对人与冒名人之间冒名处分合同的效力第21-24页
  1. 效力待定说第21-22页
  2. 合同有效说第22-23页
  3. 本文的观点第23-24页
 (二) 对名义载体的效力第24-25页
三、冒名处分他人动产的私法效果第25-30页
 (一) 冒名处分他人动产的物权归属第25-28页
  1. 冒名处分他人动产的行为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第25-26页
  2. 动产所有权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第26-27页
  3. 冒名处分情形下动产多重买卖所有权的移转规则第27-28页
 (二) 冒名处分他人动产情形下赃物善意取得的问题第28-30页
四、冒名处分他人不动产的私法效果第30-42页
 (一) 冒名处分他人不动产行为的法律后果第30-32页
  1. 归责原则第30页
  2. 构成要件第30-31页
  3. 行为主体的民事责任和民事权利第31-32页
 (二) 冒名处分他人不动产的物权归属第32-40页
  1. 冒名处分他人不动产情形下应排除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第32-36页
  2. 冒名处分他人不动产行为情形下善意第三人的保护第36-38页
  3. 冒名处分他人不动产应类推适用表见代理第38-40页
 (三) 冒名处分他人不动产情形下登记机关的赔偿责任第40-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未成年人未决非羁押制度研究
下一篇:论我国行为保全制度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