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论题缘由 | 第8页 |
二、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 第8-9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9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9页 |
五、学术前史 | 第9-12页 |
六、文章构架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甲午战前的日本 | 第14-18页 |
·明治维新如火如荼 | 第14-15页 |
·对华战争一触即发 | 第15-18页 |
第二章 五种《日本游记》展现出的中国士人的日本认识 | 第18-38页 |
·何如璋《使东述略》与《使东杂咏》中对日本的认识 | 第18-22页 |
·海禁大开 | 第18-19页 |
·其疆域分四大岛 | 第19-20页 |
·靡然以泰西为式 | 第20-21页 |
·中日两国唇齿相依 | 第21-22页 |
·张斯桂《使东诗录》中对日本的认识 | 第22-23页 |
·男儿膏沐首如蓬,鬓发长留顶髪空 | 第22-23页 |
·韬略自西忽自东,特开戎幕教从戎 | 第23页 |
·李筱圃《日本游记》中对日本的认识 | 第23-27页 |
·不敢言壮游,聊以扩眼界 | 第23-24页 |
·禽鸟标本与上海格致书院同 | 第24-26页 |
·华商之在日本约五、六千人 | 第26页 |
·民复讴思德川氏之深仁厚泽 | 第26-27页 |
·傅云龙《游历日本图经馀纪》对日本的认识 | 第27-31页 |
·欲知彼而不知己,是之谓骛外 | 第28页 |
·学校皆西式 | 第28-29页 |
·机器移自香港 | 第29-30页 |
·铁轨渐引而申 | 第30-31页 |
·黄庆澄《东游日记》对日本的认识 | 第31-38页 |
·华商有三帮 | 第32-33页 |
·与汪凤藻和郑孝胥谈论国是 | 第33-34页 |
·洙泗春风,于兹不泯 | 第34-35页 |
·琴瑟不调则改弦更张之 | 第35-38页 |
第三章 甲午战前传统士人对日本认识的分析 | 第38-42页 |
·轻日思想顽固不化 | 第38-39页 |
·中日之间的认识严重失衡 | 第39页 |
·中日之间认识的出发点相异 | 第39-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48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文章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