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序论 | 第10-15页 |
| 一、 选题的背景意义 | 第10-12页 |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12-14页 |
| 三、 研究方法、思路 | 第14页 |
| 四、 文章基本结构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污染环境罪的相关规定 | 第15-18页 |
| 第一节 刑法典的规定 | 第15页 |
| 第二节 司法解释的规定 | 第15-18页 |
| 第二章 立法模式的完善 | 第18-24页 |
| 第一节 设专章规定环境类犯罪的建议 | 第18-20页 |
| 一、 原有未设专章规定环境类犯罪的缺陷 | 第18-19页 |
| 二、 设专章规定环境类犯罪的建议 | 第19-20页 |
| 第二节 罪名模式的完善 | 第20-24页 |
| 一、 原有概括罪名模式过于抽象、粗糙 | 第20页 |
| 二、 我国应采用独立罪名模式的建议 | 第20-24页 |
| 第三章 犯罪客观方面的完善 | 第24-32页 |
| 第一节 因果关系理论规范化的建议 | 第24-27页 |
| 一、 传统因果关系理论认识不一且不当提高入罪门槛 | 第24页 |
| 二、 完善建议 | 第24-27页 |
| 第二节 污染物范围规定的完善 | 第27页 |
| 一、 对污染物范围的规定不合理 | 第27页 |
| 二、 重新确定污染物范围的建议 | 第27页 |
| 第三节 增设危险犯的建议 | 第27-32页 |
| 一、 未规定对危险犯的处罚使环境的刑法保护过于迟滞 | 第27-29页 |
| 二、 增设处罚危险犯的建议 | 第29-32页 |
| 第四章 犯罪主观方面的完善 | 第32-41页 |
| 第一节 主观罪过形式规定的完善 | 第32-36页 |
| 一、 主观罪过形式不明确 | 第32-35页 |
| 二、 明确规定故意、过失两种罪过形式的建议 | 第35-36页 |
| 第二节 归责原则的完善建议 | 第36-41页 |
| 一、 归责原则概述 | 第36-37页 |
| 二、 归责原则之争 | 第37-40页 |
| 三、 完善建议 | 第40-41页 |
| 第五章 法定刑的完善 | 第41-43页 |
| 第一节 刑罚力度的完善建议 | 第41-42页 |
| 一、 刑罚力度过轻 | 第41页 |
| 二、 适当提高法定刑的建议 | 第41-42页 |
| 第二节 刑罚方式的完善 | 第42-43页 |
| 一、 刑罚方式过于单一 | 第42页 |
| 二、 我国刑罚方式多元化的建议 | 第42-43页 |
| 结语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