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球化学调查成果的大蒜种植区划研究--以开封市为例
| 致谢 | 第1-7页 |
| 摘要 | 第7-8页 |
| 1 引言 | 第8-15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8-11页 |
| ·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8-9页 |
| ·生态适宜性评价及作物种植区划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 ·综述 | 第11页 |
| ·研究内容、方法与路线 | 第11-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5页 |
|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 第15-16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6-17页 |
| 3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 第17-22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7-20页 |
| ·位置与交通 | 第17页 |
| ·气象水文 | 第17-19页 |
| ·地貌与土壤 | 第19-20页 |
| ·农业生产与经济 | 第20页 |
| ·数据来源与分析 | 第20-22页 |
| ·数据搜集 | 第20-21页 |
| ·外业调查 | 第21-22页 |
| 4 研究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 第22-35页 |
| ·研究区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特征 | 第22-33页 |
| ·土壤地球化学元素背景特征 | 第22-26页 |
| ·表层对深层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的富集作用 | 第26-29页 |
| ·表层土壤元素空间分布 | 第29-30页 |
| ·表层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在不同土属的分布特点 | 第30-32页 |
| ·表层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全量与有效态相关性分析 | 第32-33页 |
| ·表层土壤元素丰缺评价 | 第33-35页 |
| 5 研究区大蒜种植区划与调整 | 第35-61页 |
| ·研究区环境质量现状 | 第35-39页 |
| ·空气环境质量分析 | 第35-36页 |
| ·水环境质量分析 | 第36-39页 |
| ·大蒜种植适宜性评价体系建立 | 第39-45页 |
| ·大蒜环境条件要求 | 第39-40页 |
| ·评价模型选定 | 第40页 |
|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40-41页 |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1-44页 |
| ·隶属度的确定 | 第44-45页 |
| ·大蒜种植适宜性评价 | 第45-53页 |
| ·研究区主要评价指标情况 | 第45-48页 |
| ·大蒜种植适宜性评价结果 | 第48-50页 |
| ·各适宜性等级土地主要属性分析 | 第50-53页 |
| ·大蒜种植布局调整建议 | 第53-61页 |
| ·研究区大蒜种植现状 | 第53-56页 |
| ·大蒜种植空间布局调整 | 第56-57页 |
| ·大蒜种植种植适宜性局部验证 | 第57-60页 |
| ·对大蒜种植发展建议 | 第60-61页 |
| 6 结论及讨论 | 第61-63页 |
| ·结论 | 第61页 |
| ·讨论 | 第61-63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61-62页 |
| ·研究不足之处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ABSTRACT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