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 ·课题意义和来源 | 第11-12页 |
| ·物联网 | 第12-18页 |
| ·物联网概述 | 第12-14页 |
| ·物联网安全 | 第14-17页 |
| ·隐私保护 | 第17-1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 ·论文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22-24页 |
| ·研究内容与贡献 | 第22-23页 |
| ·章节安排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基于椭圆曲线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密钥预分配方案 | 第25-42页 |
| ·引言 | 第25-26页 |
| ·相关工作 | 第26-27页 |
| ·椭圆曲线密码体制 | 第27-31页 |
| ·基本概念 | 第27-30页 |
| ·加解密原理 | 第30-31页 |
| ·密钥预分配方案 | 第31-37页 |
| ·方案原理 | 第31-32页 |
| ·方案实施 | 第32-37页 |
| ·仿真分析 | 第37-41页 |
| ·连通性 | 第37-40页 |
| ·防御性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三章 基于隐私安全的 RFID 双向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 | 第42-58页 |
| ·引言 | 第42-43页 |
| ·相关工作 | 第43-46页 |
| ·RFID 双向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 | 第46-50页 |
| ·性能比较 | 第50页 |
| ·安全分析 | 第50-52页 |
| ·安全性证明 | 第52-57页 |
| ·安全模型 | 第52-55页 |
| ·安全证明 | 第55-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四章 基于隐写术的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隐私保护技术 | 第58-78页 |
| ·引言 | 第58-60页 |
| ·相关工作 | 第60-61页 |
| ·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 | 第61-63页 |
| ·基于 WMSNs 的分布式隐写术 | 第63-74页 |
| ·图像的离散小波变换 | 第64-68页 |
| ·完美哈希函数 | 第68-70页 |
| ·隐写与提取算法 | 第70-72页 |
| ·分布式网络拓扑协议 | 第72-74页 |
| ·仿真实验 | 第74-77页 |
| ·鲁棒性 | 第74-75页 |
| ·能量消耗 | 第75-76页 |
| ·隐蔽性 | 第76-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第五章 基于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的人脸识别身份认证技术 | 第78-115页 |
| ·引言 | 第78-79页 |
| ·相关工作 | 第79-80页 |
| ·WMSNs 中的分布式人脸识别 | 第80-88页 |
| ·方法 | 第80-86页 |
| ·实验 | 第86-88页 |
| ·基于小波变换的人脸特征隐写术 | 第88-104页 |
| ·人脸特征隐写的模型和评价指标 | 第90-92页 |
| ·基于二维触发规则细胞自动机的人脸特征加密 | 第92-95页 |
| ·基于小波变换的人脸特征隐写 | 第95-96页 |
| ·仿真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96-104页 |
| ·基于人脸特征隐写的 WMSNs 身份认证系统模型 | 第104-105页 |
| ·基于人脸特征隐写的 WMSNs 身份认证与密钥协商 | 第105-113页 |
| ·符号说明 | 第105-106页 |
| ·协议描述 | 第106-112页 |
| ·安全性分析 | 第112-11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5-117页 |
| ·总结 | 第115-116页 |
| ·展望 | 第116-11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7-126页 |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126-127页 |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127-128页 |
|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28-129页 |
| 附录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软件著作权登记 | 第129-130页 |
| 附录5 缩略词 | 第130-132页 |
| 附录6 图表清单 | 第132-134页 |
| 致谢 | 第134页 |